Page 45 - 《党政研究》2021年第5期
P. 45

党 政 研 究  2021 5





                         中国共产党创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


                                            成果及其历史经验






                                                        刘方亮







                      〔摘要〕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基本原理同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克服了旧式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改良方案的弊端,建立起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丰富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过渡阶段理论、无产阶级
                  专政和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
                  中,推动国家职能理论、国家结构形式理论、科学管理国家理论不断发展。在这百年历程中,
                  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创新经验,即坚守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基本原理和意识形态性质
                  不动摇,在解决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中推动理论创新,对古今中外的政治文明成果予
                  以批判性吸收借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21)05 - 0044 - 08



                  一、引言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国家问题是一个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可以说,也是一个被资
             产阶级的学者、作家和哲学家弄得最混乱的问题。” 在澄清、批判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国
                                                                   〔 1〕
             家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以阶级分析法,指出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而非 “神意”
             或全体共同体成员意志的反映,其本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的性质随
             着对立阶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在人类历史上,相继演化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
             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各种国家形态。当生产力发展导致阶级不复存在的时候,国
             家也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这种对国家物质根源和经济基础的科学解释,使马克思主义
             得以正确把握国家历史类型划分和演变规律,进而使国家学说成为真正的科学。在此基础
             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进一步提出和阐发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过渡阶段理论、国家职
             能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不断完善。
                  当然,一种理论的科学性并非意味着其 “无可反驳”,抑或 “放之四海而皆准”,相
             反,科学性之达成乃在于其能够留出解释和适应实践发展变化的空间,从而实现理论本身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逻辑研究”( 19BZZ002)
                 〔作者简介〕刘方亮,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山东  青岛  266061。
                  4 ·  ·
                 4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