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党政研究》2021年第5期
P. 27

上的基调。
                  在中国,日常新闻宣传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宣传” “正面报道”
             “舆论引导”“舆论监督”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新闻宣传方针。这些方针直接或间接地体现
             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内容坚守正向、清晰的特质。早在 1958 年,胡乔木在北京各新
             闻机关负责人电话会议上谈新闻宣传的问题时,就多次强调要从正面进行宣传报道。 改
                                                                                                      〔 11〕
             革开放初,中共中央做出 《中共中央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明确提出
             以表扬为主的新闻宣传方针,鼓励报刊、新闻、广播、电视要 “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社会
             主义的高度精神文明”,“宣传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道德、奋发图强的爱国主义思想、党群
             团结、军民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思想……” 这基本奠定了我国新闻传播的光
                                                                     〔 12〕
             明、向上的主要内容和总体基调。1989 年 11 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在全国
             新闻工作研讨班上,做了以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为题的讲话,对 “以正面宣传
             为主”的方针进行了比较全面、直接的阐释。他指出,正面宣传是指 “要准确、及时地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造新
             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形成鼓舞人们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在当前就是要造成一个有利于
             稳定局面的舆论环境”。 这一方针决定了我国新闻传播的内容以正向、健康的信息为主
                                      〔 13〕
             流。
                  此外,新闻传播还具有另外一个重要功能———舆论监督。在我国,舆论监督类的新闻
             报道虽然是以反映问题为主题,但它既注重问题的反映,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对策,
             致力于引人向好向善。例如,1959 年,毛泽东就曾要求对灾情要如实报道,但同时也要
             讲究对策,对于政府的救济、人民生产自救也要大力报道。 胡乔木也专门针对报纸的批
                                                                           〔 14〕
             评与自我批评进行过详细的阐释,指出报纸要采取严肃负责的态度,大胆而谨慎地展开批
             评与自我批评,但这种批评需要是基于服务国家整体建设,要避免在群众中制造令人失望
             的情绪和黑暗的感觉。 1983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再次强调对一些恶性事件的宣传报道要
                                    〔 15〕
             “讲究分寸,注意效果,达到以正压邪、增强信心的目的”。 可见,即使是对负面事件的
                                                                           〔 16〕
             报道,其目的也是以健康向上的基调和正面积极的叙事获得正向效果。总之,无论是正面
             宣传类型的新闻传播,还是舆论监督类的新闻报道,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环节,二者
             的基调都是正向积极的,并且以正向报道为主,旨在建立平衡、有序的传播秩序。此外,
             新闻发布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传播活动,是党和政府解读和说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发
             布党务和政务信息,回应国内外媒体公众关注以及发布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的工作,因
             此,对于信息的及时、准确、客观和全面更是具有高标准、严要求。
                                                                                    〔 17〕
                  除日常新闻传播和新闻发布外,政府信息公开、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文学创作等政治传
             播活动中的政治信息也均以正向、清晰为主。就政府信息公开而言,无论是政府网站,还
             是各媒体平台上的官方账号所公开的信息,政府对信息内容的及时性、准确性、清晰性和
             引导性均有明确的规定。根据 2019 年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
             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当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
             乱社会和经济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时,应当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 18〕
             可见,政府信息公开的准则,首先就是内容的真实、清晰与完整,而且应该以维护社会秩
             序稳定为前提。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一直坚持正面、积极的信息基调。“坚持表扬与批
             判结合,以表扬为主”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原则之一,这一原则要求 “要善于发
             现被教育者的优点和长处”,如果展开批评,则要注重将 “消极的因素转变为积极的因
             素”,即批评 “必须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必须是积极的、说理的和讲分寸的,必须把批
             评的严肃性同科学性结合起来” 。就文学创作而言,在 1942 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
                                               〔 19〕
                  6 ·  ·
                 2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