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党政研究》2021年第5期
P. 22
从而让更多人享受到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共同富裕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此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最快、面临体制转轨
和结构转化等多重考验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既具有广大发展中国家可能都会面临的共
性问题,也具有许多其他国家没有的个性问题。建构好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格局理论,不
仅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实现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而且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
化探索道路也有启示意义。
总之,只有畅通国内大循环,才能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提高我国在世界市场配
置资源的能力,以争取到更多主动权和话语权。只有在正确认识并发挥好国内大循环的主
体作用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作用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以新发展格局思想来指导中
国经济建设的具体实践,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贡献
“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 1〕〔 24〕本书编写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
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0,9.
〔 2〕〔 3〕〔 4〕〔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8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23,15,12.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7.
〔 6〕〔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0,699.
〔 8〕〔 9〕〔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0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8,166,290.
〔 10〕郗戈. “资本论”与文学经典的思想对话 〔 J〕 . 文学评论,2020,( 1) .
〔 13〕黄群慧,陈创练. 新发展格局下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态协同 〔 J〕 . 改革,2021,
( 3) .
〔 14〕〔 32〕韩喜平.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 J〕 . 红旗文稿,2021,( 1) .
〔 15〕〔 26〕黄群慧. 畅通国内大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 〔 N〕 . 光明日报,2020 - 07 - 28.
〔 16〕〔 17〕H·钱纳里,S·鲁宾逊,M·赛尔奎因.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 〔 M〕 . 吴奇,王松
宝,等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3,429.
〔 18〕顾海良,颜鹏飞,王志伟等. 新编经济思想史:第 7 卷 〔 M〕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476.
〔 19〕欧阳. 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型式 〔 N〕 . 光明日报,2015 - 10 - 02.
〔 20〕邱海平. 关于新发展格局战略思想的几点认识 〔 J〕 . 当代经济研究,2021,( 1) .
〔 21〕陶文达. 发展经济学 〔 M〕 .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2.
〔 22〕〔 3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
重要讲话强调: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开好局 〔 N〕 . 人民日报,2021 - 01 - 12.
〔 23〕洪银兴,杨玉珍.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研究 〔 J〕 . 经济学家,2021,( 3) .
〔 25〕王一鸣. 百年大变局、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 〔 J〕 . 管理世界,2020,( 12) .
〔 27〕刘元春. 深入理解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 〔 N〕 . 光明日报,2020 - 09 - 08.
〔 28〕谢伏瞻. 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与丰富内涵 〔 N〕 . 经济日报,2021 - 03 - 28.
〔 29〕巩瑞波. 综述与展望:理解 “现代化中国方案”的四重维度 〔 J〕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
( 2) .
【责任编辑:刘彦武】
1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