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党政研究》2021年第5期
P. 32
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得以发扬和传承,民众长期处于国家文化与民族精
神的浸染之中,加强了对中华民族这一共同体层面的认同。
第二,政治传播通过作用于民众的政治行为来加强他们的政治认同。如上文所述,中
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不仅是思想观念的单向传播,而且还常常运用政治动员激发民众的参
与,使民众在参与过程中产生政治支持。
从过程来看,政治传播活动的展开使民众在行为上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公共生活
之中,对公共问题展开讨论。其一,国家与民众之间频繁的政治传播意味着问题或者矛盾
可以在既有规则体系下,通过诉诸理性而非冲突的方式予以解决。这一行为过程表示民众
对于国家现有的规则体系是认同的。在此基础之上,不断的沟通与交流使民众切身感受到
自己是特定共同体内具有合法权利的一员,可以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这类交流增加了
民众的政治归属感和认同感。其二,政治动员的秘诀就在于可以通过组织、动员和培育作
用于民众的行为方式,进而实现对民众日常政治生活的嵌入和政治观念的影响。换言之,
政治动员的作用机制在于,在反复的行为实践中加强民众对某一观念或制度的认可。在新
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以及处理各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动员广
大民众真正参与其中,使民众真正成为国家建设的主体,以此促进民众对党和政府的方
针、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其三,政治传播不仅可以使民众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更是可以
激发社会舆论的生成,在全社会营造出民主协商的氛围。这样,在主观上民众会有更加强
烈的意愿基于公共利益而关注政治问题,更加有能力和有素养参与到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公
共讨论中;在客观上也促使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强化
对权力的舆论监督。党和国家通过不断扩大民主参与、加强舆论监督、促进公共问责,增
强国家治理的民主化、公开化和制度化来巩固执政之基。
从结果来看,借助党和群众之间的双向政治沟通之后问题的解决,民众的政治效能感
不断提升。据调查,政治效能感强的人会比政治效能感弱的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政治实践
中,在政治活动中有较深的参与程度。 此外,较强的政治效能感还可以提升民众对于政
〔 29〕
府的政治信任。 即便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政治传播的过程也给予政府以更多的时间去了
〔 30〕
解民意和解决问题。况且,民众进行意见表达这一行为本身也是问题处理和情绪排泄的一
种有效方式。在交流中,即使交流并没有使双方达成一致,但是只要双方秉承真诚的态
度,并积极回应对方的问题和看法,那么,对方也会报以同样的态度。 再者,通过党、
〔 31〕
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多回合交流,党和政府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民众的所欲所求,当以此为
依据来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决策的科学性和治理的有效性便会大大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
也会提高国家绩效,增强民众对于执政者、制度和政策的认同。
总之,随着媒介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及其领导下的整体
中国的政治传播,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与互联网传播相结合,在坚守党管媒
体和正面报道的原则下,既对党的理论、政策和成就展开全方位的传播,也有效利用政治
动员促进民众的政治参与,还通过与民众之间多回合的双向沟通了解民众所思所想,回应
民众意见与需求,以此实现了政治信息的扩散效应,加强了民众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社
会主义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认同。
七、结语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传播事业,是一个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结构完善、功能强大的体
系,其百年的发展历程,需要多维度多层次的总结和提炼。政治传播也只是一个特殊的视
角而已。在纪念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已经对中国共产党的
1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