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党政研究》2021年第5期
P. 37

上看,农村发展滞后的根本问题是在乡村振兴整体系统中,建设主体、产业载体与发展空
             间和国家整体发展阶段出现诸多不兼容、不协调问题,其本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相
             适应。因此,正确分析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明晰不同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不
             仅有利于理解乡村振兴的 “其然”,也有利于洞悉乡村振兴的 “其所以然”。我们党从完
             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转向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
             这一发展阶段时刻提醒我们,在农村土地制度变革过程中,要依据社会基本矛盾保持战略
             定力与战略清醒,竭力避免超越阶段、超越现实的急于求成倾向;时刻提醒我们要增强忧
             患意识和发展意识,在预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与复杂性的基础上,乘势而上、顺势
             而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破封建土地所有制,揭开土地制度改革的序幕
                  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的特点决定了 “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农民”,而
             “谁能赢得农民,谁就能赢得中国”。 因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始终坚持把土地问题
                                                   〔 4〕
             作为革命的中心问题,依靠广大农民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这一时期根据地的政权建
             设和农业生产建立了历史链接,生产和革命这一矛盾体在这一过程中协调一致并相互配
             合,通过农民翻身实现政治动员,进而促进生产发展,而生产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激发
             了农民的革命意识。虽然这一时期,党制定的土地政策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但整体都是
             围绕打破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 “耕者有其田”目标来推进的,从而揭开了百年来我国
             土地制度改革的序幕。
                  大革命时期,地主通过垄断土地,收取佃农租金,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纷纷破产,农
             业生产日渐萎缩,导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到农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党
             的二大提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 ,党的三大提出将发动
                                                                                 〔 5〕
             广大农民作为党的中心工作之一。而要发动农民,首先要解决的是土地问题,因此,土地
             制度变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虽然,孙中山比中国共产党更早提出了 “均地
             权”方针,但由于国民党阶级立场问题导致土地政策摇摆不定,没有触及土地产权问题。
             而这一时期,一批相对了解农村情况的 “农民领袖”和共产党员已经付诸实践,领导农
             民先后在湖南、广东、浙江等地开展限租、减租、铲除苛捐杂税的实践探索。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施 “平均分配土
             地”让农民掌握土地权利。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重心转向农村。毛泽东在充分调研农村的
             基础上,指出农村的根本问题就是土地分配不均,富农地主占据了近 80%的土地,重新
             分配土地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当务之急。但进行土地改革必须遵循两项基本原则:一方面,
             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团结中农,不损害中农利益。只要能做到这两
             点,土地改革就能胜利完成,土地问题就能够普遍地彻底解决,而我们也就获得了战胜一
             切敌人的群众基础 。基于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
                                 〔 6〕
             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
             制”的基本策略 ,“按人平均分配,以原耕为基础,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推进土地资
                               〔 7〕
             源再分配。广大农民政治和经济上的翻身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积极性,农村革命根据
             地得到长足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根据地发展情况和抗战的不同阶段,进一步推动了土
             地制度变革。在战争防御阶段,党中央在 《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中提出,没收地主的
             财产、房屋、土地和粮食,没收汉奸卖国贼的一切土地财产,但不没收献身抗日事业者、
             小土地出租者和富农的土地及多余的生产工具。进入战争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

                  6 ·  ·
                 3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