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党政研究》2021年第4期
P. 93
施。” 对政府治理实践而言,制度就是公开、公正、公平的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体系,
〔 31〕
使治理主体在治理活动中能够明晰权责、各司其职,既能相互配合又能进行有效的约束和
监督。政治沟通是西方政治学的话语,存在着本土化、实操化的难点。不过,政府与公民
之间的政治沟通,转换为中国政治学话语,可以抽象地理解为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听取意
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尽管党和政府极为重视与群众的沟通与联系,但是缺乏具
体的规范和科学完备的体系建设。因此,要制定科学、规范、具体的政治沟通制度,使政
府与公民之间的政治沟通规范化、可操作。同时,要明确政府与公民政治沟通的内涵和外
延、角色定位、权责界定、程序机制等。“我国政府应尽快出台与政治沟通机制的相匹配
的法律政策,从法律上给予明确的规范和保障,将政治沟通的各项程序纳入法治轨
道。” 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政府与公民政治沟通中弱势主体的合法权益,使
〔 32〕
公民在与政府的政治沟通中能够主动地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利益诉求。对阻碍公民依法表达
自己的合法利益诉求的行为,应能通过法律手段予以维权。只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政治
沟通制度体系,才能充分保障政治沟通的健康发展,才能将制度优势与治理能力有机结
合,从而提升政府的治理效能。
四、结语
俞可平说:“民主政治首先体现为政府一定要体现民意,政府的政策要反映民众的需
求,满足民众的需求……这就离不开政治沟通或者政治传播。没有政治沟通,政府就无从
了解民意;没有政治沟通,民众也无从了解政府和政府的官员。” 信息时代的到来,社
〔 33〕
会中充斥海量的信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发声者。政治权威的影响力相对减弱,信息权威
的影响力被无限放大。社会结构转型发展、多元矛盾问题涌现、公民治理意识的高涨都加
剧了政府治理的压力。在政府与公民之间,政治沟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是政府决
策科学民主化的前提,还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多元利益诉求平衡。尤其对突发事
件的应急处理,更能彰显政治沟通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政治沟通
的系统闭环特征,结合当前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性和迫切性,分析政治沟通领域存在的突
出问题,强调政治沟通的公共性和互动协商治理;提出构建全方位、多元化、规范有序的
政治沟通网络,发挥政治沟通系统闭环和良性发展的核心作用,完善政治沟通体系,提升
我国政府治理效能。
〔参考文献〕
〔 1〕麻宝斌. 制度执行力: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 〔 J〕 . 国家治理,2019,( 41) .
〔 2〕Karl·W·Deutsch. The Nerves of Government 〔 M〕 . New York:Free Press,1996.
〔 3〕布赖恩·麦克奈尔. 政治传播学引论 (第 2 版)〔 M〕 . 殷祺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 4〕荆学民. 政治传播简明原理 〔 M〕 .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17.
〔 5〕〔 11〕俞可平. 权力政治与公益政治: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评析 〔 M〕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44,61.
〔 6〕〔 30〕谢岳. 当代中国政治沟通 〔 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8.
〔 7〕荆学民,段锐. 政治传播的基本形态及运行模式 〔 J〕 . 社会科学文摘,2017,( 1) .
〔 8〕戴维·米勒.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 M〕 . 邓正来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592.
〔 9〕郁建兴,何子英. 政治交往:一种政治沟通的新分析路径 〔 J〕 . 社会科学辑刊,2009,( 4) .
〔 10〕唐亮. 多伊奇的政治沟通理论 〔 J〕 . 政治学研究,1985,( 2) .
2 ·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