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党政研究》2021年第4期
P. 91

第一手信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
                           〔 22〕
             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2015 年国务院更新了新的网上信访信息系统,持
             续对信访事项进行更加高效、便捷地处理。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信
             访工作力求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构建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 作为政治沟通的
                                                                                        〔 23〕
             重要渠道,更快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政府要积极完善信息系统,引导诉求表达,建立交互
             的信访数据平台,并提高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 通过构建 “一站式”信访大数据平台,
                                                               〔 24〕
             既能充分发挥信访的政治沟能功能,又能有效地避免政治沟通中信息的失真和干扰,还能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政治沟通信息的数据化、网络化、快捷化。
                  第二,加强副渠道建设,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政治沟通渠道。基于政治沟通的系统闭
             环特征和当前的沟通体系的问题,单一的信息沟通渠道必然造成信息的失真,以致于无力
             发挥政治沟通的反馈和总结的作用,使政治沟通失去核心特征,简单化为信息的传输而非
             沟通。从报刊社会责任理论来看,社会和公众有权也有义务介入政治沟通,现实也需要多
             元媒介的支撑。基于治理理论,当下社会治理形势的变革,仅依赖于政府主体已经无法满
             足现实治理的需求。因而,在政治沟通领域须加强副渠道建设,注重调动多元主体的参
             与,创新副渠道形势,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政治沟通渠道。
                  一方面,拓宽社会性民间政治沟通渠道。社会性的民间政治沟通渠道包括民间信息
             库、独立的学术组织、民办调研公司、非营利的志愿者组织以及民办民意测验机构,它们
             有着共同的特点———非官方。当前政治沟通渠道过于依赖政府体系,信息传输渠道相对单
             薄,信息全面性不足且缺乏充分的验证。而社会性民间机构更容易深入社会之中,能够更
             好更真实地收集到公民的政治信息和利益诉求,然后对信息进行科学整理和分析。因而需
             借助民间独立的政治沟通渠道来弥补其不足,减少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不当干预和失真,构
             建政治沟通网络体系,实现系统闭环特性。政府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等形式将与公民的政治
             沟通的具体事项委托给社会组织,然后由社会组织去与公民沟通、去实地调研、去收集信
             息,最后将结果反馈给政府,使之成为政治沟通网络体系的重要一环。
                  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建设网络直达式沟通渠道。除了以社会中介方式拓
             宽民间社会政治沟通渠道,建设网络直达式沟通渠道也很关键。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新
             兴互联网技术建设相应的政治沟通平台,由下而上,发挥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调动公民
             政治沟通主动性,解决政治沟通中公民信息传输渠道少而长等问题,目前,我国政府已经
             开设了电子政务、微博问政等网络平台,但并没有专门用于政府与公民政治沟通的网络平
             台。网络直达式沟通渠道是借助网络的快速、便捷、高效来弥补在现行政治沟通模式中出
             现的通道过长、信息失真和干扰等问题。政府可以在电子政务平台拓宽政治沟通频道,及
             时的处理公民诉求,直接向公民反馈,高效便捷,也避免了矛盾激化,尤其是在突发事件
             应对处理方面,信息技术手段更显其优势。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
             及时发现谣言,及时辟谣,发布相应真实信息,有效防止谣言的传播。比如,在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中,江苏省南京市充分运用先进网络技术、大数据等手段,全面推行 “智慧搏
             疫”“智慧防控”,通过信息互联和数据融合,实现对城市运行的超强感知、公共资源的
             高效配置、异常情形的及时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进一步推动市域社会治理。 用
                                                                                                      〔 25〕
             新兴科技手段,进行全方位信息的沟通和流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凸显
             治理效能。
                  第三,培育自律高效的政府主体。政府能力建设及向有效性转化的问题,关键在于政
             府自身的管理与控制,即政府的自觉自律。 政府自律是政府主体基于为人民服务等价值
                                                          〔 26〕
             取向,在治理过程中的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是在制度刚性约束下,政府主体自主性
                  0 ·  ·
                 9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