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党政研究》2021年第4期
P. 29
一是在申报项目时,基层政府包装 “表面不同,内里相同”的多份申报书,以达到争取
多项项目建设资金的目的。二是在项目运行时,基层政府采用兼并主题相似或者类属具有
包含关系的项目的方式,用一个项目代替系列项目的投入建设,以减少政府在项目建设方
面的财政支出、节约资源。三是在项目验收时,基层政府采取调整建设成果呈现侧重点的
方式,用一个项目的建设成果应付多个项目督查小组的检查并完成最终完成不同项目的验
收考核任务。笔者进一步结合我国西部某省的实地考察情况认为,每个端口 “项目套用”
行为的出现均是官员主观性动机的激发与客观性条件的满足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
申报端、运行端及验收端 “项目套用”行为分别由项目名额的高竞争压力激发的动机和
申报标准的模糊性,资源节约的动机和上级政府考察力度的薄弱,以及基层政府对项目数
据高掌控权所激发的动机和项目验收标准严谨性的不足所驱动。
然而,就项目套用的外部效用而言,虽然从操作流程上看属于欺骗上级、蒙混过关的
投机做法,但经过与基层官员的访谈,笔者发现该行为的存在其实有着一定的现实性与合
理性。一方面,多数项目因性质、目标、对象的高相似度而整合建设,有助于节约资源成
本,提升产出综合效能。另一方面,基层政府采用项目套用方式不仅是为了在短期内通过
上级的验收考核,并将其作为升迁的重要政绩筹码,从长远看该行为还能增加辖区获得下
一轮项目申请资格的可能性,为地区发展储备资源。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前项目套用现
象的存在做出客观分析,不提倡以片面的眼光看待其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运用更加宏观的视角,系统治理此种项目套用的异化现象,具体
而言,一是通过判断其所依赖的现实情境,综合评定项目套用现象带来的不良影响,根据
是否实现项目的初定目标、是否存在资金滥用等指标,有效甄别不同类型的项目套用,针
对性地采取具体措施。二是重视项目套用产生的影响因素,重点解决项目套用的信息不对
称问题,强化政府体系中不同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在项目审批、中期检查以及结项验收
等环节,做好项目跟踪工作,搭建项目管理的全流程信息反馈通道,实现跨层级、跨部门
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治理,真实全面反馈项目运行的全貌。三是严格落实项目制实施过程中
的预算管理,给予项目运行的资源保障,优化财政资金的地区、领域配比,贯彻落实资金
款项 “专款专用”的理念,规范项目资金的使用流程及其去向管理工作,防止项目资金
挪用、滥用现象的出现。四是强化项目的全流程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项目的全流
程管理和跟进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项目检查工作,公开项目实施信息,引导公众参
与项目监督的进程之中,通过监督制度、反馈制度的建立推动项目制的良性发展。五是强
化项目监管的刚性制度,严格打击挪用项目资金的情况,引入项目的诚信管理制度,分级
分等地实施项目监管,营造诚信氛围和积极的激励制度,确保项目有效运行。
本文对项目套用现象的探讨,不仅是对项目制在基层运作过程中的一类新异化形态的
总结,还是对已有文献中提及的执行偏差、合作共谋、地区嵌入失灵等异化形态的补充,
扩充了项目制异化形态的研究分支。同时,文章尝试提出的套用行为的产生原因及相关建
议也为项目制能够在基层更好地运转提供了优化方向。然而,由于项目套用具有行为驱动
复杂性和效果评判多元性,本文虽然对项目套用的实践表征做出了阐释,却未结合相关理
论,深入探讨其发生逻辑和外部效用,未来研究可以就项目套用发生逻辑建构和项目套用
行为内含的效用矛盾悖论等方面继续深挖,助推基层政府合理使用并发挥项目套用在优化
资源配置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3〕渠敬东. 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 〔 J〕 . 中国社会科学,2012,( 5) .
8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