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党政研究》2021年第4期
P. 25
形态的研究分支,还能在实践层面为项目制在基层运转中的顺利开展提供优化方向,推动
基层治理方式的升级。
三、项目套用:基层项目运作的实践表征
通过对实地调研材料进行梳理,不难发现项目套用不仅出现在项目运行端,还可能出
现在项目申报端与验收端。首先,从项目申报端口来看,其套用的主要形式是 “一式申
报”,即一份内核相同的项目书用于申报多个项目,以期达到用最小的成本,申请到更多
项目资金的目的。其次,从运行端口来看,通过熟知每个项目的验收要求,实现在执行层
面采取通用框架开展项目的目的,从而满足多个项目要求、最大限度地节省建设资源。最
后,在验收端口,由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基层政府官员已经对项目验收要求有较为全面
的了解,使一项成果能够满足多个项目验收要求的情况成为可能。由此可见,项目套用不
论是在申报端口的低成本投入、运行端口的低投入建设,还是验收端口的高比例呈现,均
达到了 “以少代多”的节约效果,各端口的现实表征见图 1。
图 1 基于申报、运行和验收端口的项目套用现实表征分析图
(一)申报端:包装申报以博取更多资金
申报端项目套用的主要表现为:下级政府以更高层级政府项目的申报标准为核心,套
用同一内容的项目申报材料,采取 “由一生多”的申报方式,持续争取更高平台及其项
目资金支持,以套取多份财政资金。
申报端项目套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套用在建项目,即用正在建设的项目
去申请其他财政资金。由于项目申请不具有精准的指向性,只是依据现有建设情况套用多
项资金,因此极大可能出现未批先建、重复申报的现象。二是套用完工项目成果,即根据
已有成果另行申请项目,如:针对辖区内已经落成的设施形成完备的申请材料,提高其项
目申报的竞争力。由于下级政府与上级政府的项目要求多具有共通之处,因此,基层政府
可依靠改变包装、“换汤不换药”的操作方式。例如,改换已有成果名称,转变成果呈现
形式等操作,尽可能地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笔者在某地区调研中了解到,一个七年前
动工的大型信息科技项目由于存在上千万的资金缺口,不得已在建设中途搁置,七年后基
层政府发现该成果符合发改委某国家项目系统的要求,于是以现有建设成果作为申请素
材,重新到发改委申请立项并获批,在有了新资金的注入后,该项目最终在两年的时间内
得以落成。由此可见,该项目有着 “进行两次申报并利用在建成果作为申报素材,以提升
申报竞争力”的属性,即先在省级层面立项动工,再套用在建成果重新向上申请立项以争
取更多资金支持。虽然申报端口的 “项目套用”行为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项目在落
地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资金短缺等现实困难,但是,还能提高项目成果的利用率,使一个社
会服务型项目成果能够回应并满足社会多元的公众需求,实现更高的社会效益。然而,在
4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