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党政研究》2021年第3期
P. 56

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必须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它们的共同作用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
             向。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过程,就是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
             程,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过程。“在尊重多元的基础上强化一体,最根本
             的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内化为各族人民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为,并在此基础
             上不断强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起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感、光荣感和履行权利义务的责任感。”
                                                       〔 15〕
                  中国话语体系构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达维度。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
             国理论的功能作用,离不开中国话语表达作用的发挥。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说到
             底取决于这种理论满足国家需要的程度。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
             民族工作及民族理论话语体系不断完善,既具有继承性又具有创新性,“形成了以 ‘中华
             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话语体系。
             围绕这个话语体系,催生了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生命线’‘民
             族交往交流交融’‘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等一系列新的重要表述” 。
                                                                                                        〔 16〕
             新时代以来,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不仅为民族工作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实践资源,而且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应
             新时代要求的话语体系,是确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主导地位迫切需要。实事求是地
             说,当下话语体系的现实状况与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相比较,“民族工作创新推
             进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提炼还不深入,尚未形成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的话语体系。不少观点和话语体系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十分严重,学术话语跟不上
             实践创新”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表达的维度看,当下迫切需要在把握政治性和政策
                         〔 17〕
             性的基础上实现 “三个并重”:一是显性话语与隐性话语并重;二是说理话语与叙事话语
             并重;三是话语体系中的理论灌输与相互对话并重 。新时代的话语体系正在不断走向
                                                                   〔 18〕
             成熟和完善,更加准确地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不仅有力地推动
             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而且为世界上多民族国家解决好民族问题提供了中国方
             案,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传播能力现代化是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接受维度。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的基本含义和要求,对各民族群众来说,实质上是一个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让
             他们自觉接受的问题。通常来说,深入浅出、入脑入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表达方
             式,尤其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化方式,可以拉近与人民群众的现实距离,提升人民
             群众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和认同程度,是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比较好的接受方
             式。任何一项再好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如果始终不能够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也就等
             于零。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历史上占据统治地位,其原因正如国学大师陈寅恪教授
             所说:“儒者在古代本为典章学术所寄托之专家” “秦之法制实为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
             系” 。历朝历代统治者之所以把儒家思想融入 “王官学”,正是由于统治者发现 “王官
                 〔 19〕
             学”本身与当时的法律、社会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古代儒家思想培育的经验启示人们,仅
             仅把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载入党章仍然是不够的,还必须
             把它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国家制度结合起来,把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
             和中学的教材,进而实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认同最大化、普遍化、大众化。
             过去对民族理论的传播和民族工作的创新,多通过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抑或权威理论刊物体
             现出来,习惯于通过大会小会、自上而下的层层传递到基层。应当承认这种传统的传播途
             径和方式成效十分有限,原因就在于方法陈旧老套、受众面比较狭窄。未来的实体化理论

                  4 ·  ·
                 6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