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党政研究》2021年第3期
P. 60
将相对离散的分类融合到更高级别的分类水平,铸牢包摄水平更高的中华民族认同,进而
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感与一体感” 。各民族群众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进程中,全
〔 29〕
方位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尊重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历史认同,彰显了执政
党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正确性和历史发展进步的潮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路径。我国是一个幅员辽
阔、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致使各民族所处
的区位、拥有的资源、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样,有些民族地区就属于资源贫瘠的、生产力
落后的贫困区域。如果任由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势必会造成民族间的矛盾冲突乃至毁损中
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财富的增加为各族人民所共享,每个民族、
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才会越来
越强,才能促使 56 个民族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历史是一面镜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党把独立自主地实现国家现代化作为优先选择,是在中国共产党同苏联的关系破裂之后做
出的重大决策,中国才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和以经济建设为目标的发展
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基
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我说过,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
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模版,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
翻版。”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
〔 30〕
第一次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开启
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价值取向上多元化发展的新航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具体道路、内涵、要求和规范价值做出了明确的阐释,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
价值取向上更加多元。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美国为首的国外敌对势力千方百
计地遏制阻挠中国和平崛起,极力破坏中国来之不易的、和谐统一的民族关系。因而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就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延续文化基因,这是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必须靠 14 亿中国人民共同奋斗去实现。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所谓用 “国家建设”
来取代 “民族建设”的问题,科学地把 “国家建设”与 “民族建设”揉进了 “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统一进程中。可以毫无疑义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关键路径,国家建设和民族建设相伴而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好办
法。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尊严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民族文化是根、是人
们道德和精神的根源,国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文化建设,从来就是国家
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根据所在。
〔参考文献〕
〔 1〕〔 6〕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
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N〕 . 人民日报,2017 - 10 - 28.
〔 2〕马宇飞. 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的构建向度 〔 J〕 . 广西民族研究,2020,( 4) .
〔 3〕常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宪制变迁 〔 M〕 .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21.
〔 4〕施展. 中国历史的多元复合结构 〔 J〕 . 探索与争鸣,2017,( 3) .
〔 5〕〔 20〕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 〔 N〕 . 光明日报,2019 - 10 - 24.
〔 7〕李京桦. 新时代中华民族话语的内在逻辑 〔 J〕 . 贵州民族研究,2019,( 8) .
8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