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党政研究》2021年第3期
P. 53

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方法是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交流交融;基本目标是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坚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
             文化逻辑,是充分尊重与保护各民族文化传统、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金钥匙。致力
             于新时代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精神载体建设,需要整合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这是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也是涵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沃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所依托的载体是多民族国家的国民认同,国民认同的历史性、合法性源头,又源于 “大
             一统”民族观 “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的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正好从 “和而不同”的视角诠释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包容精神。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过程中,不仅继承和发展了 “大一统”民
             族观 “和合理念”,而且发挥了各民族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凝聚功能。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格局孕育和发展的起点,现代中国的再次崛起得益于 “大一统”思想的绵延与
             支撑。从一定意义上说,新时代提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就是对 “大
             一统”维系多民族国家统一聚合效应的充分肯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既离不开
             党的民族政策的实施,也离不开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和法治文化潜移默化功能作用的发挥。
                  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脉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旋律。从历史阶段划分的视角看,党的十九大宣告了标志着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当人们把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历史主体进行考察的时候,就
             会发现新时代是近代以来最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时代,是发展最好最快的时代,也是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代。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
             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
             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鮸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
             时代。” 新时代的历史定位,要求人们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承担起为实
                     〔 6〕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和政治责任。牢固地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旋律。各民族群体在 5000 年的历史长河中,通
             过彼此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一体,共同缔造了涵盖诸多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然而,
             自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90 年代,由于在指导思想上 “忽视了国家建设与民族建设之间的
             区别,忽视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载体,由此造成以民族
             国家来看待现实问题视角的缺失” 。抑或由于 “过于强调组成中华民族的各民族群体的
                                                 〔 7〕
             地位、权益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被弱化和虚化” 。尤其是在过去一段时期内,
                                                                          〔 8〕
             “对于中华民族 ‘多元’的强调似乎超越了 ‘一体’。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和政治
             内涵的多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仅被当作历史文化现象看待,其政治属性和政治内涵并未
             给予足够的重视” 。以至于国家认同趋于弱化,民族政策面临诸多困境。面对中华民族
                                〔 9〕
             整体意识弱化的状况,必须深化公民对中华民族的归属认知和情感依附。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大团结,
             强调 56 个民族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讲话实质上赋予了
             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载体的地位。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到
             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政府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各民族与中华民
             族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包括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
             文化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在内的全方位共同体,是对内打造 “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融
             入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共同体。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上是一种成员意

                                                                                                       1 ·  ·
                                                                                                      6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