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党政研究》2021年第3期
P. 51
党 政 研 究 2021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维体系
构建及路径选择
宋才发
〔摘要〕中华民族是 56 个民族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
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融入世界民族之林、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在动力。“大一统”民
族观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是民族精神共同体的构
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旋律,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维体系是:民族工作理论创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
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维度,中国话语体系构建是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达维度,传播能力现代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接受维度。
“五个认同”共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路径,民族大团结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现实路径,特色社会主
义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路径。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民族团结;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21)03 - 0059 - 11
民族是最为稳定和基本的社会共同体,中华民族是 56 个民族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融入世界民族之林、参与国际竞
争与合作的内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形成和发
展,概括起来有四个时间关节点;一是 2014 年 5 月首次提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
是 2014 年 9 月要求全党 “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 2017 年 10 月在党的十九
大报告中系统阐明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是 2018 年
〔 1〕
3 月 “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载入宪法修正案。认同是每个社会成员所拥有的
普遍心理状态,它始终处于社会动态发展过程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作为中国
国家建设基础性政治资源,作为中国国家、民族与个人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道路、中国
精神与中国力量之伟大复兴主体的中华民族的重要性被史无前例地凸显” 。新时代铸牢
〔 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政府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关于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根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研究”( 19ZDA170)
〔作者简介〕宋才发,中央民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贵州民
族大学特聘教授、民族法学学科团队领衔人、博士生导师,贵州 贵阳 550025。
5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