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党政研究》2021年第3期
P. 47
有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作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首先在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
建设,发挥党内政治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教育、启发、规劝、熏陶、凝聚功能,以党内政
治文化引领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党员政治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一是把握党内政
治文化科学内涵与时代要求。党内政治文化在党的长期政治实践中凝结而成,具有丰富的
思想内涵和独特的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
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而系统地阐释了党内政治文
〔 31〕
化的本质属性、内容结构和发展逻辑。农村基层党组织培育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要发挥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理想,强化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坚
定为农村谋发展、为农民谋利益的信念;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作用,挖掘优秀政治
思想和政治伦理资源,用以德立人、勤勉奉公、清廉从政、俭约自守等传统政治智慧启迪
党员干部;要发挥革命文化的激励作用,继承党的红色基因,传承革命文化中为了党和人
民敢于牺牲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永葆农村党员干部政治本色;要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的引导作用,将其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转化为农村党员干部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二是
完善农村党内政治文化输入的制度体系。党内政治文化和党的制度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党的制度体系是党内政治文化传播的根本载体,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制度体系运行的肥沃
土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推进党的制度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形成敬畏、遵从、执
行党内各项法规制度的文化氛围,促使党组织生活更加严肃规范、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和政
治能力不断提升,确保农村党员干部在政治思想方面与党同心同德,在政治实践方面与党
同向同行。三是推动党内政治文化与农村精神文明一体化发展。坚持用 “以人民为中心”
的政治价值观感召农民群众,凝聚农民群众对党及其事业的政治认同,夯实农民群众爱
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保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无私奉献的政治品格,以
良好党风促进民风改进,培养农民干事创业的道德修养、文化精神;把握党内政治文化的
先进性、开放性特征,破除农村社会遗留的封建迷信、陈规陋习。通过扩大党内政治文化
的辐射力、影响力,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新能量、新活力,促进乡村文化对党内政治文化
的创造性吸收和创新性转化,实现农村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的协调发展。
(二)组织塑造:以党员队伍建设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汤森 ( James R. Townsend)指出,政治不仅是一种 “行政管理”或 “政治竞争”,而
且是一种 “动员”和 “激发”人的资源的努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构建以自身为轴心的组
〔 32〕
织体系网络,并发挥其政治动员、政治引领功能,是推动乡村振兴持续性和全面性的根本
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支部要担负好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
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农村
〔 33〕
基层党组织的主体,农村党员干部大多数扎根农村,与农民群众有天然的亲近感,承担着
直接联系农民、动员农民、服务农民的责任,是党的群众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贯彻
者。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加强农村党员队
伍建设。一是把准农村党员干部 “发展关”。发展党员时要针对农村地区人口整体文化素
质偏低和农村党员队伍青黄不接的实际,在对象上更加关注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技
术能人、退伍军人等群体,在标准上把 “政治原则摆在首位”与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统筹起来,将具有综合示范作用的优秀人才发展为中共党员,尤其要选拔具有良好政治素
质、高尚思想道德觉悟、优异综合能力的人担任村支部书记,并督促村支部书记在乡村振
兴中当好引领者和带头人。二是把稳农村党员干部 “培养关”。农村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
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在常态化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中持续提升。既要利
5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