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党政研究》2021年第3期
P. 41
侧重履行政治整合功能,以争取除了本阶级以外的社会阶层、集团、群体的广泛认可和支
持。而要最大限度履行政治整合功能,巩固执政地位和正当性基础,客观上决定了执政党
必须居于和维系领导核心地位。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工人政党组织 “应该使自己的
每一个支部都成为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在这种工人协会中,无产阶级的立场和利益问
题应该能够进行独立讨论而不受资产阶级影响”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 “肌体细
〔 4〕
胞”和 “神经末梢”,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政治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力
量,其政治功能发挥关系着农村各项战略部署的运行效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实
现。从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现来看,“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必然要求农村基层组织 “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
〔 5〕
下大气力解决软弱涣散问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明确政治功能定位、解决政治功能
〔 6〕
阻碍、优化政治功能发挥,才能为新时代乡村的改革发展和全面振兴提供政治和组织保
障。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问题倍受学术界广泛关注,但比较缺少与之呼应的党
的政治功能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研究成果,大多数是将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
功能嵌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之中笼统论述。从总体来看,既有研究主要聚焦农村基层党
组织政治功能三个方面的议题,形成了可资借鉴的见解。
第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涵与内容。周光辉、王海荣、彭斌认为,突出基
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在本质,在于坚持以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政治价值导向,
确保党性与人民性相一致、相统一。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核心内涵,就是明确政权
意识,巩固党在基层社会中的领导地位;贯彻党的决定,确保党的意志和意图得到贯彻落
实;宣传党的主张,抓牢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和话语权。 曹胜亮、沈虹飞认为,基层党
〔 7〕
组织作为一种 “政治工具”,突出政治功能是其 “本质的回归”,具体表现为:政策传导,
使各级党组织的决议被理解、接受和执行;党员教育管理,培养良好政治素质的党员队
伍;群众组织动员,发挥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优势;领导基层治理,确保基层治理方向正
确;政治监督,防止党内存在不受党纪党规约束的特殊党员。 李蕴哲、戴玉琴认为,在
〔 8〕
乡村治理语境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是党为实现政治目标、政治意图,在乡村社会
政治结构 (政党—国家—乡村—村民)中发挥全面领导作用,具体表现为政治领导、政
治执行、政治整合、政治教育功能。
〔 9〕
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与归因。董励华认为,一些基层党组
织政治功能出现弱化、退化、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政治意识淡化,抓党建工作的责任
心、积极性不强;领导行为异化, “人治”色彩浓厚;政治优势弱化,密切联系群众不
力;政治重心虚化,以纯粹的服务替代党务政务;党内活动泛化,效果不佳;干部队伍老
化,后备力量严重断层;组织管理软化,领导社会共治的能力下降;基础稳控弱化,维稳
工作的张力不够彰显。 李军、王宇认为,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价值在于发挥政治功能,但
〔 10〕
在实践中政治功能发挥还面临不适应乡村振兴要求的问题:存在以 “服务”替代 “全部”
的倾向,政治功能发挥片面化;存在 “潜规则”替代 “显规则”的倾向,政治功能发挥
变异化;存在 “形式”替代 “效果”的倾向,政治功能发挥表面化。这些倾向在很大程
度上反映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出现弱化、虚化、边缘化现象,根源于基层组织负责人职责意
识淡化、抓基层党建工作眼界狭窄、党建服务发展能力不强等因素。 熊艳兵认为,农村
〔 11〕
基层党组织政治属性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出现政治领导功能不强、政治引导功能淡化、政
治组织功能失位、政治监督功能乏力等问题,不利于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政治功
能。
〔 12〕
第三,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思路与对策。王海荣、闫辰认为,加强基层党
9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