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党政研究》2021年第3期
P. 37
五、如何建设:党支部建设的多主体协同推进路径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知,探讨党支部建设路径,需要从党支部建设的价值、建设主体、
建设内容多个方面发力,形成党支部建设的多主体协同推进的复合系统。
(一)从价值层面持续形成大抓党支部的鲜明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基层党组织
建设进行论述,形成了大抓党支部建设的鲜明导向,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支部建设取得
成就的直接原因。实践中党支部之所以不同程度地存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就是因为一
部分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党支部的重要价值还缺乏正确的理解,没有真正重视起来。
因此,推进党支部建设,必须持续形成大抓党支部的鲜明导向。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的基
础组织,党支部建设出了问题,就会对党造成致命的伤害。江泽民曾指出:“党的战斗力,
党的力量,表现在哪里?我看首先表现在近三百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然,
中央的领导作用从哪里来?如果党的基层组织统统都淡化了,我看总书记就一定会变成
‘空头司令’。因此,在这个原则问题上不能含糊。” 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基层党组织
〔 30〕
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 因此,要增强全党建设党
〔 31〕
支部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把党支部建设的相关内容纳入党员领导干部培训体系的重要内
容,把党支部建设情况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把是否 “重视党支部、善抓党
支部”作为判断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加强对党支部建设先进典型的宣
传报道,形成党支部建设良好舆论氛围,持续推动全党形成大抓党支部的鲜明导向。
(二)从主体层面形成多主体协同推进的复合系统
党支部建设主体包括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全体党员,在建设路径上需要
形成多主体协同推进的复合系统。第一,加强中央组织对党支部建设的顶层设计。2018
年 10 月,党中央印发的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 (试行)》对推进新时代党支部建设
提供了基本遵循,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例如,目前基层党
组织一般分为三类,即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这三类基层党组织除了党员人数不同
外,其功能、运行机制、组织活动等是否有区别?支部工作条例指出要 “落实村、社区党
支部书记报酬待遇,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建立正常增长机制。” 而企业、事业单位、
〔 32〕
社会组织中党支部书记是否支付报酬?这些问题需要中央组织统筹谋划,做出顶层制度设
计。第二,严格落实地方党组织对党支部建设的领导责任。支部工作条例强调:“各级党
委 (党组)应当把党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定期研究讨论、加强领导指导,
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县级党委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党支部建设工作。” 支部条例强调
〔 33〕
了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尤其是强调了县级党委的责任。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党支部建
设效果取决于地方党委的重视程度和具体领导。对于农村 (社区)党支部来说,取决于
县委 (区委)的领导,对于高校基层党支部来说,取决于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其他领域
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情况基本上也是如此。因此,推进新时代党支部建设,要把地方党组织
领导党支部建设的责任落实到位,加强对地方党组织领导党支部建设的监督检查。第三,
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建设的具体执行者,其素质对党支部建设具有
决定性影响。实践表明,凡是党支部建设效果好,都离不开坚强的党支部书记。而软弱涣
散的党支部基本上都是支部书记出了问题。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
突出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素质和责任意识。只有政治素质和责任意识过硬,才能激发其推动
党支部建设的内在动力。因此,选拔党支部书记,要把政治素质和责任意识放在首位。二
是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激励关怀和帮扶。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党支部书记
5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