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党政研究》2021年第3期
P. 13

四、结语

                  在前文中,我们为讨论决定生活方式的究竟是生产方式还是消费方式做了铺垫。本文
             之前的讨论,基本上是以社会学的视角来做分析的,讨论的是贫困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正
             如韦伯所述,主要是他们的消费支出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但是,如果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政
             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问题,可能还须加入对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的讨论。应该指
             出,这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 “变输血为造血”的扶贫计划,尤其是十八大以来
             中国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所在。
                  关于中国的农村扶贫,前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指出:中国解决了 8 亿人口的贫困问题,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世界极端贫困人口从 40%下降至 10%,主要贡献来
             自中国。一般认为,扶贫是经济开发,而非社会政策。但中国坚持 30 多年的 “脱贫攻
                      ①
             坚、全面小康”,打破了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之间的森严壁垒,造就了一种经济开发和民
             生保障相辅相成的 “跨界优势”。世界银行指出,仅在遭遇风险时向低收入者提供临时性
             的救助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公共干预,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更好地
             管理风险,对低收入者提供支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 31〕
                  中国的农村扶贫有三个创新点,除了以上所说的经济开发和民生保障相结合以外,第
             二个创新点是把区域性的脱贫和贫困家庭及个人的脱贫结合到一起实施。30 多年来,我
             们一直在不断地试点和探索。20 世纪 80 至 90 年代,扶贫工作主要是针对农村困难家庭;
             进入新世纪,扶贫工作的重点又转向 “整村扶贫”;最后才到了近年来的 “精准扶贫”,
             才真正把这两个方面较好地整合到一起了。
                  第三个创新点是用改变贫困人口的生产方式来促进他们改变生活方式,进而进入全面
             小康的美好生活。这也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 “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的理论,不但在
             宏观层面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在中观和微观层面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中国的扶贫经验对联合国实现 “千年发展目标”和 “可持续发展”以及一些重要的
             国际组织所负责的减贫和社会保障事业产生了影响,以上提及的所有努力最终推动了一个
             新的概念——— “社会保护”的诞生。按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社会保护是一组旨在整个
             生命周期内减少和防止贫困和脆弱性的政策和方案。2012 年的国际劳工大会上,还专门

             通过了一个建议书,作出了在世界各国实现 “社会保护底限”的承诺。这就是说,制定
             国家制度和社会政策首先要考虑解决减轻和防止贫困、脆弱性和社会排斥。就社会保护的

             外延而言,包括对儿童和家庭、生育、失业、工伤、疾病、老年、残疾和遗属以及健康 9
             个方面的保护,它比社会保障的概念更有开放性、发散性和包容性。为实现 “底限保
             护”,社会保护在很多领域,诸如就业、扶贫等等,都模糊了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界线。
             同时,与强调缴费的社会保险制度不同,社会保护更突出了 “非缴费”的转移支付和公
             共服务。
                      〔 32〕
                  总而言之,相对贫困的理念是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提出的
             社会政策议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们必须注意到,反贫困是一个过
             程,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虽有区别但其实难以截然分开。对于中国社会,相对贫困也不是
             一个完全崭新甚至有点神秘的学术概念。在 “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过程中,相对
             的理念其实一直在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在中国社会踏上全面小康的新台阶而进入后小康



                 ① 参见 《世行行长赞中国扶贫:人类历史最伟大故事之一》,中国网,http:/ / news. china. com. cn/ 2017 - 10 /
                    15 / content_ 41733325. htm
                  2 ·  ·
                 1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