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党政研究》2021年第3期
P. 8
要支付的金额” 。试想,如果对贫困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和服务一一予以定量再行
〔 6〕
定价,然后加总起来就是贫困标准。就此而言,贫困家庭诸如衣食住行等日常开支岂不都
被算计得死死的。从韦伯所谓的生活行动看,这也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只能是一成不
变、消极被动的。倘若某一方面开支因故增加了,在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的情况下,贫困
家庭通常缺乏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唯一的办法就是缩小其他开支。从韦伯所谓的生活机
会看,这也是本文开始时说到的 “安排”和 “被安排”的客观环境所致。
香港学者关于社会救助的意见是值得重视的,因为香港所谓的 “社会保障综合援助
(简称 ‘综援’)计划”,本质上就是社会救助制度,而且是香港唯一的 “入息 (收入)
保障制度”,因而香港学者对其研究也相对更深入。黄洪在 《无穷的盼望:香港贫穷问题
探析》一书探讨了香港贫困家庭的生活机会,他指出:1996 年时,有关于香港综援计划
的研究发现,如果 “以市场价格 (如衣、食、住、行的消费物价指数)去计算各家庭成
员的最基本开支”,贫困家庭的综援金有七成是用于食物开支。这样大比例的食物开支,
代表综援人士要压缩其他生活消费。书中还论及 2003 年政府消减综援开支,当时香港的
综援标准被从港币 1805 元调整为 1605 元,以每月 30 天计算,差不多每天是 53. 5 元。如
果综援人士一日三餐都在家吃,以非常节约的食物开支,早餐 5 元,午餐和晚餐各 15 元,
加上用电和燃料 8 元,还剩下 10. 5 元。这点钱能应付日常的其他开支吗?譬如出去 “见
工”(找工作)所需的交通费、电话费,恐怕就会捉襟见肘甚至没着落了。
〔 7〕
中国现行的城乡低保标准,也是以市场菜篮法计算出来的。2019 年修订的 《社会救
助暂行办法》规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
府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公布。”至于具体的办法,1999 年发布的 《城市居
①
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
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 (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
教育费用确定。”2007 年出台的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②
规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
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对于上述制定贫困标准的方
③
法,尤其是观察到贫困标准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状况,也有内地的学者提出质疑。
贺大娇对农村低保的做法表示异议,一些地方政府 “对农村低保申请人和低保对象的
生活方式和拥有消费品的档次作出了这样的规定:家庭拥有非生活所必需的高档消费品,
如:手机、摩托车、空调及贵重饰品等,不予批准或取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似乎救济对
象就不应该分享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要申请低保金就没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
利”。 韩克庆等则引用低保干部的看法,就贫困家庭被规制的生活方式对城市低保提出疑
〔 8〕
问,“低保金可以保证低保对象满足温饱,但是绝大多数低保家庭的生活比较拮据,需要
精打细算。如果有医疗、教育等大笔支出,低保金可能就只是杯水车薪”。
〔 9〕
2015 年,“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课题组的研究表明,平均而言,中
国城乡贫困家庭的生活方式具有这样的特点:贫困家庭存在着收支倒挂现象,即 (救助)
标准 < (家庭)收入 < (家庭)支出;除了救助金,大多数贫困家庭都还有劳动收入,
两者相加会大于救助标准;如果没有必需的大额开支,困难家庭能够勉强做到收支相抵;
①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国政府网,http:/ / www. gov. cn/ gongbao/ content/ 2019 / content_ 5468952. htm
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中国政府网,http:/ / www. gov. cn/ banshi/ 2005 - 08 / 04 / content_ 20243. htm
③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中国政府网,http:/ / www. gov. cn/ gongbao/ content/
2007 / content_ 719880. htm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