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党政研究》2021年第3期
P. 6
党 政 研 究 2021 3
后小康时代的相对贫困与贫困家庭生活方式
唐 钧
〔摘要〕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以相对贫困为主要表现的 “后
小康时代”。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基于绝对贫困理
论的社会救助制度强制性地规定了贫困家庭生活方式,而相对贫困则解放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和进步,贫困定义也必然从相对保守、
狭隘和封闭的绝对主义走向相对开放、发散和包容的相对主义。当今世界,关于贫困的讨论再
次升华,跃升为更加开放的多维贫困。虽然一直以来中国宣称的反贫困目标是 “基本消除绝
对贫困现象”,但是从中国的实践看,在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过程中已渗入相对主义的因素。从
2007 年就开始了对 “支出型贫困”的研究,这应该被认为是根据相对主义的制度安排的中国
式创意。在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应该更加强调从相对的、多维的层面上,从生
活方式和生活行动、生活机会的角度去理解贫困。只有这样,才会使中国的社会救助或社会保
护能够适应变化中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
〔关键词〕生活方式;生活行动;生活机会;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多维贫困
〔中图分类号〕D632.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21)03 - 0005 - 09
引言
2020 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社会便进入以相对贫困、
精神贫困为主要表现的 “后小康时代”。对此,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要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本文拟从
对贫困家庭的生活方式的描述和分析入手,深入讨论在国际国内反贫困过程中,绝对贫
困、相对贫困、多维贫困依次出现的逻辑关系和理论意义,为在 “后小康时代”建立解
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
本文要探讨的生活方式一词,源自英文 Lifestyle。这个词原本是一个普通的 “日常用
语”,按照 《朗文英语联想活用词典》的释义,生活方式,即 “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 1〕
以及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喜欢买的和吃的东西,等等” 。正是卡尔·马克思 ( Karl Ma
〔作者简介〕唐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732。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