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党政研究》2021年第1期
P. 90

党 政 研 究  2021 1








                                 调与适: 在中国发现公共政策


                                     ———兼及构建中国特色公共政策学




                                                  徐  勇  李昊





                      〔摘要〕公共政策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但一直只处于自在的状态,没有被作为
                  一门学科加以认识和研究,继而被既有的西方理论所遮蔽。由此需要从中国场域出发,在中国
                  发现公共政策,从而将中国的历史经验带入到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的产生取决于政府职能和
                  国家特性。西方国家长期追求的是消极政府,其公共政策出现较晚。中国从国家产生便伴随着
                  公共职能,奉行的是积极政府,其表现便是运用政策将经济社会发展调节到一个适度的状态。
                  这种调适治理的丰富经验成为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资源。在中国发现公共政策对于构
                  建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经验;公共政策;积极政府;消极政府;中国公共政策学

                      〔中图分类号〕D63 -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8048 - ( 2021)01 -0100 -07


                  政府与政策相伴。不同政府所具有的不同职能,规定了公共政策的产生和实施特点。

             运用政策进行治国理政,在中国具有漫长的历史,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是由于公共政
             策学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西方,在引进西方公共政策学的过程中,中国事实和经验受到一
             定程度的遮蔽。由此需要在中国发现公共政策,将中国经验带入公共政策学,并通过融通
             多种研究资源,构建中国特色公共政策学。

                  一、将中国经验带入公共政策学
                  政策是指人们为了达成一定目的实行的策略和举措。公共政策则指因为解决公共问题
             的需要,由公共机构通过一定的策略和举措推动公共问题的解决。其核心要素包括公共问
             题、公共政策以及负责决策与执行的公共机构三个方面。
                  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即公共政策学,非常年轻。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
             生于美国的一门交叉学科。1951 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学者主编的 《政策科学:视野与
             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的问世,标志着公共政策学的诞生,此后由美国推动发展,形成了
             一个学科体系,并于近些年引入中国。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因为有特定的对象后才产生。作为一门学科,公共政策学在西方的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关系变迁视角下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发展、改进和演化研究”( 18AZZ013)
                 〔作者简介〕徐勇,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首批文科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李昊,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79。
                  0 ·  ·
                 1  0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