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党政研究》2020年第6期
P. 25

反腐。纪检监察工作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廉政治理的过程和目标都必须考虑政治安
             全。但是,技术具有去政治化和泛政治化的双重倾向,技术的单一性和治理的多样化之间
             存在惊险一跃。 当出现技术迷失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反腐不仅会深刻
                             〔 27〕
             改变政治运行模式,而且可能冲击政治的合法性基础。所以,对技术的利用必须放在治理
             的框架下思考。其三,循数治理和数据安全。所谓循数治理,是指以数据为依据、资源、
             工具来发现、分析和解决公共问题,以此保证治理更为科学、客观和理性。 研究表明,
                                                                                              〔 28〕
             一个国家的清廉程度与其数据 (尤其是政府数据)的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然而,
                                                                                                〔 29〕〔 30〕
             伴随着政府部门数据的打通以及对社会的开放共享,数据安全就成为重大挑战。因此,必
             须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智慧纪检监察工作。其四,顶层设计和地方探索。智慧
             纪检监察之所以未在全国范围普遍展开,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治理问题。相对来说,
             顶层设计更多考虑治理以及治理与技术的融合问题,而地方探索更多注重技术以及在实践
             中的运用问题。在顶层设计的条件尚未成熟时,地方探索应该为顶层设计不断积累经验。
             此时,领导力、拥抱信息技术的心态以及既懂技术又懂治理的人才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
             键。
                  总之,智慧纪检监察的关键是治理,而不仅仅是技术。数字治理虽然是 “改善公共服
             务和公民参与的新技术” ,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
                                       〔 31〕
             在智慧纪检监察中的运用,即使没有出现 “技术利维坦” 、“机器乌托邦” 或 “技术
                                                                                               〔 33〕
                                                                          〔 32〕
             治理幻象” ,也依然充满紧张关系。智慧纪检监察工作需要技术性、集成性、民主性和
                         〔 34〕
             协同性,但不能忽视其背后的人性和技术伦理。技术的以生产和赋权特征为代表的仁慈面
             孔有助于增进社会福祉,但技术的以侵入和约束为特征的阴暗面孔使技术治理潜藏着系统
             的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 因而,智慧纪检监察工作应该更注重人本主义和开放包容,并
                                       〔 35〕
             逐渐建构起动态、多元合作的支撑体系和实践框架。


                                                       〔参考文献〕
             〔 1〕〔 16〕〔 25〕戴长征,鲍静. 数字政府治理———基于社会形态演变进程的考察 〔 J〕 . 中国行政管

                  理,2017,( 9) .
             〔 2〕何增科. 中国政治监督 40 年来的变迁、成绩与问题 〔 J〕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 4) .
             〔 3〕杜专家. 中国特色腐败治理体系构成要素探微 〔 J〕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

                  ( 2) .
             〔 4〕周盛. 走向智慧政府:信息技术与权力结构的互动机制研究———以浙江省 “四张清单一张网”改

                  革为例 〔 J〕 . 浙江社会科学,2017,( 3) .
             〔 5〕黄璜. 数字政府的概念结构:信息能力、数据流动与知识应用———兼论 DIKW 模型与 IDK 原则

                  〔 J〕 . 学海,2018,( 4) .
             〔 6〕张锐昕. 电子政府概念的演进:从虚拟政府到智慧政府 〔 J〕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6,( 6) .
             〔 7〕Bill Franks. 驾驭大数据 〔 M〕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4.
             〔 8〕谭海波,蒙登干,王应伟. 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地方政府权力监督创新———以贵阳市 “数据铁宠”

                  为例 〔 J〕 . 中国行政管理,2019,( 5) .
             〔 9〕张晓,鲍静. 数字政府即平台:英国政府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及其启示 〔 J〕 . 中国行政管理,

                  2018,( 3) .
             〔 10〕〔美〕阿莱克斯·彭特兰. 智慧社会:大数据与社会物理学 〔 M〕 .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6.
             〔 11〕金红军,郭英楼. 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治理 〔 M〕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4 ·  ·
                 2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