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党政研究》2020年第5期
P. 22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空方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形态上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 21 世
纪马克思主义。要讲清楚这句话,还需要置于社会主义 500 年大历史以及当代世界社会主
义大视野中,回顾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前三次历史性飞跃,正确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处的时空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传统到现代的新飞
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次飞跃得以基本实现的标志。
(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前三次历史性飞跃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 19 世纪到 21 世纪,从西方到东方,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
时代主题在转换,发展空间在转移,历史任务也在转变。唯物史观认为,任何事物发展都
是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同样如此。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历史
性飞跃是对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时空方位进行与时俱进认识的前提。社会主义的飞跃应当
包含三个条件:一是飞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判断时代的标准,最根本的是根据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历史发展基本矛盾规律,其中生产力发展的阶段
性特征是主要标准。二是形成新的理论成果,解决时代发展的基本问题。构成社会主义的
飞跃,一定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发展与创新,从而对时代基本问题
给予系统科学回答。三是以标志性事件为代表,推动社会主义实践质的飞跃。标志性事件
既区别前后两个发展时期,又推动社会主义运动跨越式发展。基于以上条件,我们认为,
社会主义发展史已先后经历四次飞跃性发展,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
从一国到多国、从传统到现代,可以以社会主义发展史前三次历史性飞跃来回顾世界社会
主义发展历程,既可追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源头及发展脉络,又能为清晰界定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空方位提供历史基础。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这一时期处在自由
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在欧洲主要国家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显现,资产阶级和
无产阶级阶级斗争加剧,工人运动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以 1848 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宣告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继承
了空想社会主义中的科学因素,批判了其唯心史观和各种不切实际的空想方案,凭借唯物
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基石揭示社会主义的科学原理。现实矛盾又决定这一时期的主要
任务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实现无产阶级专政。19
世纪末,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新变化以及工人运动新情况,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在 19 世纪欧洲的发展,经受住了工人运动的检验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确立
了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成为当时各种主义和思潮中唯一能指导工人阶级和改造
旧世界的科学理论。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这一时期处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争夺殖民地势力范围的斗争引发世界大战,战争
引发无产阶级革命。在俄国,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实际相结
合,在 1915 年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可能首先胜利的科学新论断,推动十月
革命的发生与胜利,以此为标志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列宁在帝国
主义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新阶
段,即列宁主义阶段。随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实行新经济政策,为经济文化落后国
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最初经验。然而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却中断实施新经济政策,优先发
1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