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党政研究》2020年第5期
P. 21
神生活等却提出了科学预见。后来列宁主张文化发展应该交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
果,斯大林时期对文化严格控制,主张文化一元主义,戈尔巴乔夫时期,甚至放弃马克思
主义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多元化带来思想混乱,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中国共产党历来主张
加强文化建设,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曾作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两个文明”重要论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大自信”基础上再添 “文化自信”,体现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
创新性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懈的追求,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就
是和谐社会逐步实现的过程。马恩所预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为
未来的和谐社会指明目标样式。社会主义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轻视农业、轻工业发展,
必然会使民众日常生活的改善受到影响。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八大
以来,又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十九大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概括,“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之间的矛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是对马
〔 20〕
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新创造。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社会主义天然地肩负着人类家园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人
与自然辩证统一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基本出发点,人类实践活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
恩格斯曾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在马恩看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真正
〔 21〕
解决的社会。列宁也批判了垄断资本主义对环境的加剧破坏,提出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发展
生产力的思想,但苏联时期重工业发展带来环境的严重破坏。全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
21 世纪,中国共产党将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寻求探索
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等重要论断,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 “美丽中国”,显示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理论。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组织,马恩称之为 “共产主
义的党”或 “共产党”,并强调它 “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列
〔 22〕
宁主张加强党的领导,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斯大林时期却变
成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滋生个人崇拜。后来戈尔巴乔夫全面革新苏共,放弃党的执政
地位,直接导致苏共瓦解,苏联解体。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把 “坚持共产党的领
导”列为基本原则并长期坚持。进入新世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尤其党的十
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党的十九大又将正在推进的党的建设作为新的伟大工
程,并在 “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标志着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体现对马克思主
义党建学说的创新与发展。
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和平发展有利的外部环境。社会主义和平
外交政策最先由列宁提出,宣布愿同各国人民和平相处。坚持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的斯大
林却认为有 “两个平行的也就是相互对立的世界市场” ,人为地切断与外部世界的联
〔 23〕
系,使苏联走上封闭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其后苏联领导人也未能在冷战格局中处理好与
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 ,这一
〔 24〕
崭新理念揭示出社会主义本质上是追求和平的,为我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奠定理论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人类命运共同体”崭新命题,是对自由人联合体
思想的原创贡献和当代选择,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摒弃零和博弈冷战思维,推动人类共
同发展的价值诉求。
0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