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党政研究》2020年第2期
P. 98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防范和避
             免 “塔西佗陷阱”的治本之策。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回应民众的合理诉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双重治理结构的不断瓦解,中国社会的组织化结
             构由单位制社会转向公共社会。张静指出,“今天的治理问题已经不再是对局部封闭的熟
             人社会的治理,而是对流动的、异质化的公共社会的治理。原有的双重治理结构不断瓦
             解,存在于基层的利益平衡、纠错、应责、代表和庇护机制,能够服务的人群大幅度减
             少。离开单位的人群在公共社会中身边的组织化通道消失了,传统治理体系的治理效能大
             减” 。政府治理效能的降低,导致相当一部分社会矛盾转化为官民之间的冲突与对抗,
                 〔 32〕
             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与不信任。新时代加强和提高政府公信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
             新社会治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各地方政
             府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起服务属地民众明确的应责、协调和代表机制,
             将社会各阶层群体纳入制度资源的共享整体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赢得民众的认同与信
             任。政府官员对于民众的合理诉求要及时回应,想方设法为民众解决实际问题,防范和化
             解社会风险,不断夯实政府治理的合法性基础。
                  (二)加强和改进行政问责,实现民众对属地政府自下而上的评价与监督
                  麦克菲和麦克米伦曾指出,组织成员因其特定角色和位置,有着各自的私有信息,从
             而导致权力寻租的发生。他们明确提出了组织规模负效率的观点,即随着组织规模的扩
             大,等级链条的延长,私有信息分布随之分散,信息不对称状况恶化,组织效率会相应地
             下降 。解决公权力寻租和政府管理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行政体制,
                  〔 33〕
             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与组织结构,加强和改进行政问责。
                  一是建设法治政府,这是政府赢得公信力的基本前提。“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
             以为政” 。法治的实质就是对权力的规范以及对权力的自我约束。十八届四中全会提
                      〔 34〕
             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在政府治理的过程中,政府官员首先
                                                               〔 35〕
             需要以身作则,遵循相应的法律制度,严格依法行政。纪检监察机构需要加强对公权力行
             使过程中的规制和监督,保障公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有效运行。二是建设责任政府,这是
             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力保障。“公权力的责任是指公权力能够及时对社会民众的需求做出
             回应,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公正、有效地实现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政府官员及公共职
                                                                                   〔 36〕
             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如果违反了法律、政策、道义的要求,就必须承担相应的
             制度性后果。三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这是增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建设让人民满
             意的服务型政府,需要引入民众对政府 “自下而上”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周黎安曾指出,
             “引入有效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加上法治的力量,可以避免地方政府的道德风
             险” 。从北京市 “接诉即办”改革实践来看,民众对属地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评价,
                 〔 37〕
             可以成为倒逼基层政府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的强大动力。只有建
             立起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现代政府治理体系,才能赢得
             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亦会水到渠成。
                  (三)加强政务工作公开性透明性,提升发布信息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公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既是现代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是善治政府的重要标志。李
             海青指出,“公众之所以对公权力丧失信任,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公权力不在阳光下运行,
             不够透明公开。面对各类突发性事件时,对于媒体和网民的真相困惑与问题质疑,一些地
             方政府和部门心存侥幸,存在拖、压、捂、盖等现象,而不是以积极合理的姿态予以解
             决。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公共权力的形象与公信力受损” 。政府与民众间的信息不对称
                                                                         〔 38〕
                                                                                                       7 ·  ·
                                                                                                      9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