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党政研究》2020年第2期
P. 81

行政执法的实践性开展研究,基于现实分析对 G 市各执法部门进一步完善权责清单的制
             定、推进行政执法的科学规范、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等方面提供指南。

                 二、文献综述

                  权责清单源起于西方,学界通常表述为 “ Competence Catalogue”,针对联邦体制乃至
             超国家多层治理体制之下所遇到的权力集中化的问题而提出,旨在对权力做一个纵向上的
                                                             〔 1〕
             清晰划分,处理好欧盟和成员国之间的关系 。Swenden 从比较联邦主义 ( Comparative
             Federalism)的视角提出其有限合理性和诸多必然性问题 。针对现存质疑,国外学界提
                                                                         〔 2〕
             出一些替代性选择和改进措施,Weiler 主张权力执行中的辅助原则和适度原则的规范化、
             制度化、政策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现实状况 ;Breuss 和 Eller 指出常态化、固定化的清
                                                            〔 3〕
             单制度既不现实而且效能也低,而更加灵活的任务结构安排会更好 。
                                                                                   〔 4〕
                  行政执法方面,由于国外尤其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从根本上而言和国内有

             着较大差异,许多在国内需要行政执法介入的问题和领域,国外更常见表现为管制 ( reg
             ulation),在政府之外,社会力量也承担了相当部分的职能。因此,国内语境下的行政执
             法内容,在国外学界多针对性地集中于典型的行政权力执行领域,如犯罪、情报信息、食
             品药品。
                  国内学界也从多方面对权责清单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前期,学者们的研
             究方向主要围绕推行权责清单制度的实施意义、实施重点难点、权责清单制度如何建设等
             展开。唐亚林和刘伟认为,权责清单制度是简政放权、依法行政和政府信息公开的延续与
             深化,是中国建构现代政府的重要方案,未来需引入法治思维和优化权责互动机制,推进
             制度运行。 沈荣华提出权责清单制度的建设难点在于应明确哪些权力责任需要列入清单,
                        〔 5〕
             权责如何实现一致。 随着权责清单制度在各个城市的开展,研究的重点转向对权责清单
                                  〔 6〕
             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研究。梁远指出,权力清单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制定并公布执
             行,但目前绝大部分地方对权力清单重视程度不足,公布后被束之高阁,在运用方面更多
             停留在办事流程的改进上,对权力法定、监督等方面作用没有盘活起来,对权力运行的情
             况和效果监督作用的发挥受到一定限制。 徐刚和杨雪非通过分析 A 市 Y 区权责清单制度
                                                        〔 7〕
             执行的个案,发现执行过程中时常出现复制、简略及观望策略等象征性执行状态,导致因
             制度执行的过程偏差而产生目标差异化。 刘桂芝和崔子傲研究发现,在地方落实权责清
                                                        〔 8〕
             单制度时容易出现权责边界不清,导致政府公共服务和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出现消极行为
             和行政失误。
                           〔 9〕
                  针对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权力而言,有学者认为现阶段执法主体存在特权思想和模糊
             认识问题,存在导向和管理方式偏差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仍是目前工作
             的难点,需加快推进行政执法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王芳认为目前行政执法
                                                                                〔 10〕
             规范化主要体现在执法体制不健全、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方面,需
             落实责任,规范执法体制建设,树立法治观念,规范执法程序。 还有学者从执行主体和
                                                                                〔 11〕
             被执行主体的二者关系的角度,分析目前行政执法的难点。胡宝岭认为,行政执法双方存
             在一定的信任危机,被执行主体受恐吓、蛊惑,对程序和内容不了解,执行主体执法不及
             时、不彻底,存在一定功利性,因此要推进治理模式转变,建立相对均衡的行政执法机
             制。 张铮和包涵川则基于行政执法中抗争行为,认为执法者因承受较重的政治责任,对
                 〔 12〕
             于执法项目会尽量表现出规避风险的行为,被执行者会利用这种相对弱势进行抗争,导致
             行政执法出现恶性循环的困局,未来可引入新治理力量,形成相对制衡的行政执法关
             系。
                 〔 13〕
                  0 ·  ·
                 8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