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党政研究》2020年第1期
P. 10

彻落实。决策形成中,容许有不同意见,也可以保留不同意见,但是一旦形成决议,大家
             都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不能随意发表涣散人心的个人意见,更不能以持有不同意见为由拒
             不执行决策或故意拖延。要推进决策执行,必须 “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 形成
                                                                                                     〔 9〕
             完善的执行程序。决策执行要实现制度化、机制化和程序化。
                  第三,提升制度执行效能意识。制定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使制度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产
             生实际效果。而实际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效能。因此,
             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制度执行效能意识,在促进制度落地生根、产生实际效果上下功
             夫。要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转化为治理效能,使各项制度都能在本地方、
             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中发挥最好的作用。要使制度能够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
             的改善,能够规范各级领导班子依法行政,能够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廉政勤政。
                  要保证制度执行、决策执行的顺畅高效,必须克服阻碍执行的各种障碍。要扫除官僚
             主义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深入实际,不了解民情民意,不着力解决问题 ,只满足开
             会传达文件,用文件落实文件。形式主义执行制度只做表面文章,形式搞得轰轰烈烈,具
             体措施不到位。为了保证制度执行、决策执行的顺畅高效,《决定》强调要 “坚决杜绝做
             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 做选择,就是进行选择性执行,对自己有利、和自己
                                                〔 10〕
             想法一致的制度就执行,对自己不利、和自己想法不一致制度就不执行。搞变通,就是上
             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制度在执行中变相走样。打折扣,就是执行不全面、不彻底、不到
             位,只执行一部分和执行到一定程度。这些问题不解决,制度执行就会阻力重重,难以落
             实到位。
                  第四,加强制度执行监督意识。“加强对执行制度的监督”,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制度执行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加强
                                                                         〔 11〕
             制度执行监督意识。要强化自上而下对制度执行的组织监督意识。其中包括中央和上级党
             委的监督、上级纪委和监察机关的监督意识。监督的重点是,宪法、国家根本制度、基本
             制度和各项重要制度,以及党章、党内法规,是否得到遵守和贯彻落实。监督的形式,主
             要是中央和上级组织开展的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开展政治巡视和巡察等。要强化改进
             自下而上民主监督意识。其中包括广大党员和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下级组织对上
             级组织的监督。其前提是,实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让党员和群众了解情况,有言可
             发、有意见可提。要强化同级相互监督的意识。其中包括各级党代会对同级全委会的监
             督,各级全委会对同级常委会的监督、各级人大对同级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监督。也包
             括各级领导干部之间的相互监督。监督的重点是,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是否重视和执行制
             度。要强化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意识,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
             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形成合力。


                 三、强化制度创新意识
                  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制度不需要完善、改革和创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但其具体制度、具体体制机制、
             具体规范程序,则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改革,就是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
             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及其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上的上层建筑,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进一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国家治理体系具有长期性、稳定性,但具体治理制度、体制
             机制、方式方法则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发展完善,既要坚持、继承,又需要创新。只有不
             断创新,制度才能充满生机活力,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党和国家根本制度的落
             实,中央路线和方针政策贯彻执行,都需要与各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

                                                                                                       9 ·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