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党政研究2019年第6期
P. 87
部、国家之间、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甚至南北之间不断扩大的不平等问题。因此,
①
如何在缺少全球政府的情况下,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大国与小国乃至南北之间的
关系,就成为全球治理民主化的具体内容。从全球治理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当前全球治理
在各议题领域仍然存在较明显的民主赤字。本文以全球人权治理为视角,分析当前全球治
②
理民主化进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在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人权与民主内涵的基
础上,进一步提出全球治理民主化的中国方案。
一、全球治理民主赤字及其成因———以人权治理为视角
全球治理是指治理主体 (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为应对全球性问题
(安全、经济、环境、犯罪等)而进行的制度性协商与合作。有效的治理是一个 “共同设
计和制定规则的过程,一个对话协商的民主过程,一个分担责任、分享权力、共同维护全
球公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培育伙伴感和建构伙伴关系的过程。” 依照这一定义,全球
〔 3〕
治理民主化要求在进行全球治理的进程中,参与治理的各方应对议题的基本概念、合作的
对象以及应遵守的规范具备基本共识,否则就会导致民主赤字。从人权治理的视角来看,
当前全球人权治理仍然存在治理议程不明确、治理主体缺协作以及治理规范单一性等问
题。随着美国于 2018 年 6 月正式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全球人权治理所存在的民
主赤字也被进一步凸显。
(一)治理议程不明确
人权 ( Human Rights)即人之为人的权利,是不受种族、性别、民族、宗教、语言等
差别影响的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道德权利,是一个带有人本主义色彩的概念,是一个包含
生命权、发展权、自由权以及财产权等大量基本权利在内的复合权力体系。在当前的人权
治理进程中,除了对保护人权免受极端情况危害的意见较为统一外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
③
国家间对生存权、发展权、民族自决权以及言论自由等基本人权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例
如,《发展权利宣言》于 1986 年在联合国大会通过时,美国投票反对,而英、日和北欧诸
国等则投票弃权,表明了主要发达国家对于这一权利是否应出现在全球人权治理议程上的
异议。在西方看来,发展权的主体不明确,强调集体发展多过个人发展,因此不属于人权
④
范畴。 与之相对的是长期以来,欧美国家一直希望在言论自由以及民主善政等议题上充
〔 4〕
当发展中国家的老师。然而,以 “阿拉伯之春”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民主
① 赫尔德和邓恩等均指出,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主要由发达国家 (北半球主要国家)塑造。这些国家基于自身强
大的实力,支配和影响着发展中国家。在这个层面上看,国家间实力的不均衡状态导致了全球治理的民主赤字。
参见 Christopher Chase - Dunn, Bruce Lerro, Hiroko Inoue & Alexis ?lvarez ( 2013)Democratic Global Governance, In
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43:2, 41 - 54;David Held ( 2009) . Restructuring global governance:Cosmopolitan
ism, democracy and the global order. Millennium, 37:3, 535 - 547.
② 关于民主赤字概念的讨论早于全球治理,如 David Marquand, Parliament for Europe, London: Jonathan Cape, 1979,
64 - 66. 本文中所讨论的民主赤字集中在全球治理层面,不涉及国家和联盟 (如欧盟)层面的民主发展及其所
存在的问题。
③ 联合国通过列举的方式,对一系列需要重点进行全球合作治理的人权问题,如种族灭绝、种族歧视、种族隔离、
妇女歧视以及实施酷刑等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分别通过了包括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和 《禁止并
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等一系列的国际人权治理公约。1977 年联合国通过的 《关于人权新概念的决议
案》更是将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和殖民主义等视作对人权的极端侵害,指出国际社会应携手共同优先解决这些
问题。
④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强调同时保护生存权、发展权、民族自决权等集体基本人权和个人基本人权,是因为发展中
国家大多是小国和弱国,他们深受西方大国、强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侵犯、欺凌和歧视。
7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