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党政研究2019年第6期
P. 83
第五,引领方向,启发打好生态环保主动仗的功能。“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的必由之路”“增强节约意识,造福子孙后代”“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碧水蓝天”“家
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让经济发展的浪潮进
入绿色的河道”“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等,一句句耳
熟能详的标语,依托各种现代媒体,遍布大街小巷,各大公共荧屏,通俗易懂,道出新时
代背景下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要时刻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感,树立 “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组成部
分,这是人们追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生动体现。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教育等
等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模式,每一位公民都应自觉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成为身体力行的环保
践行者。
三、国家治理中宣传标语功能的错位
国家治理的直接目的就是善治,最大程度的满足公共利益。新中国成立以来,标语以
其简洁明了的形式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引领功能。但是在社会治理中,有
时候标语会被赋予很多的形式主义,导致标语功能的实现陷入困境之中。
第一,广覆盖的标语宣传容易导致政策传达 “一错都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并经常以墙体标语、横幅等形式广
泛呈现在公众眼中,通过简单通俗的语言传播,旨在宣传 “党的意思”,保持党同群众的
“血肉联系”。因此,是否能够准确理解 “党的意思”,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解读能力,如
果曲解 “党的意思”,就可能导致政策传达的 “一错都错”,那么最终受苦受累的还是普
通群众。事实上,“群众路线”是政府对社会的一个政治承诺,意在表明党同群众之间不
存在鸿沟和界限,他们是息息相关的、不可分离的。当政府文件下达之后,铺天盖地的群
众路线标语和口号在国家治理中的政治成效到底有多大?这似乎没有准确答案,反而会对
政府的权威提出质疑。
第二,被赋予政治目的的标语缺乏人文关怀。标语从古至今就是典型的动员鼓动手
段,尤其是从语言学意义上的标语转化成包含某种政治目的标语之后,其动员能力就更加
提高了,这在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上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谁不实行计划生育,就叫他家破
人亡”“宁可家破,不可国亡”“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等标语曾引起轰动,这些粗
鲁的标语背后所显示出来的权力意志实际上是一种行动暴力,是对公民权利的伤害。事实
上,政府对计划生育的本意绝不是采取粗鲁、野蛮的执行政策,但是在基层落实的过程
中,往往就曲解了中央意图,简单粗暴的手段成为地方官员处理问题最受欢迎的方式,结
果群众怨声载道,斥责这些标语缺乏人文关怀。
第三,标语演化为一种形象工程。最近满大街都是 “扫黑除恶”类标语,连幼儿园
都没 “幸免”,有网友评论说:这是政治任务,其实也是形象工程,还有网友说:挂条横
幅就表明工作做到位了,诸如此类的评论有很多。从中央到地方展开打黑专项行动,是党
和人民交给的重大政治任务,时刻警示人们要讲政治,要有大局意识,彻底铲除黑恶势力
滋生的土壤。但是从实际落实成效上来看,已经演变为形象工程,导致标语本身 “在
场”,但标语的政治任务却 “不在场”。
四、新时代特殊语境下宣传标语的价值诉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
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所以在中国这种特殊的政治语境之下,宣
3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