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党政研究2019年第6期
P. 79
是将其置于中国特殊的政治语境之下,运用于国家治理之中,力求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这
一政治目的,政治性就成为标语的特有标签。我们经常说的政治标语、政治口号,其实是
基于标语、口号背后所要传达的带有政治色彩的信息来进行规定的。强调标语、口号作为
政治信息输出过程中的工具形态,其与经济、文化、军事等相对应,但从语言学和发生学
的角度来看,二者也有不同,政治标语往往表现为静态性和持久性,而政治口号则具有动
态性和即时性。从广义政治学角度来对标语政治进行研究,标语就不仅仅只是用来承载政
治信息的政治宣传工具,而是在整个社会政治大讲堂中,标语要在坚持政治意志、确保政
治正确的同时,进而影响人们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强调标语的功能形态。目前,学界
关于标语政治功能的研究还较少,主要是从传播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视角
对标语进行追问,或者聚焦于历史上的某个革命时期,研究标语对革命运动的深刻价值。
第一,以不同的学科视角为出发点,分析标语的普遍性功能。如传播学视角,标语是
公共信息流动载体,表现为广泛而深刻的信息传达功能;从语言学来看,标语是一种特殊
的话语传播方式,最明显的就是它的组织动员功能;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主要强调
的是标语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发挥的 “生命线”的作用。
第二,聚焦于特定历史时期,从革命运动中透视标语的政治功能。中国堪称是标语口
号大国,最早可追溯到秦始皇时期,借用标语来昭告天下,此后,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也
纷纷效仿。在近代革命时期,标语更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刘秀娟着眼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政
治形势不断变迁的视角,对标语口号的政策宣传、思想教育、民众动员和内部规训等一般
性政治功能进行归纳分析,揭示标语口号功能的共性特征。 此外,还有学者对土地革命、
〔 1〕
抗日战争、“大跃进”、改革开放等革命运动频繁的历史时期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以确
证标语所承担的政治使命。 而韩承鹏以标语显著的动员特征为出发点,对标语的政治动
〔 2〕
员功能进行深刻分析,这是目前学界关于标语政治性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 3〕
总之,在中国特定的政治语境之下,标语与政治虽然具有某种天然关联性,但是目前
关于标语政治的研究还不成熟。作为政治学学科衍生出来的一个全新领域,标语政治学还
面临着身份认同的挑战,也存有发展的机遇。从近期来看,标语政治学必须本着寻求 “最
大公约数”的精神来确立共享价值以增强身份认同,本着寻求 “最小公倍数”的原则来
构筑疆域边界以实现自身包容发展,明确价值存在。在国外,标语往往用于集会或者选
举,以引导民众参与到政治选举当中,其运用的形式和场合远不如我国丰富。所以,标语
应该称得上是一种 “中国特色”,放置于整个国家现代化治理的过程中,标语政治是影响
政党形象最直接的形式。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治理中宣传标语功能的演进
宣传标语是一种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是国家政治系统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的政治功能就表现为对国家政治发展的贡献,既要和每一阶段政治体制合拍,还
要满足政党的执政需求,以实现某种政治目的。70 多年来,宣传标语是我党开展思想政
治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不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新时代,标语都以其独有的效用活跃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对于全面开展思想政治工
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整混乱与稳大局:新中国成立以后宣传标语侧重政权的巩固与维护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庄严宣告,结束了中华民族饱受侵辱的历史,标志着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拥有了自主权和话语权。面对百废待兴、千疮百孔的混乱局面,
扫清反动残余势力,挽救四分五裂的国家,重整旗鼓、稳定大局成为形势所迫。所以,标
9 ·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