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党政研究2019年第5期
P. 20
放的区域主义”,强调的是共享、共建、共商。中国人内心深处,还是一个 “天下”和
“王道”概念,与霸权思路有着根本不同。“一带一路”是一个以天下主义为基础、以平
等关系为纽带、以 “互信、互通、共享”为特征的全球战略模式。因此,我们跟这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系就不是一个殖民与被殖民、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一个
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所以在构建 “一带一路”新型国家关系的过程当中,中国文化与沿
线国家的融和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让各个国家都接受中国这种天下主义文化,而不是不
平等的国家主义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文化。
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行全球化战略的意识更加明晰,由 “主动参与的全球化战略”
转变为 “积极引领的全球化战略”。在这一时期,中国由全球化的参与者逐渐向引领者转
化,中国正在更多地主动地引领整个全球化话语体系和游戏规则的制定,中国正在以积极
的姿态引领一个多元化的全球新秩序的时代,这一全球新秩序,构成我们今天所说的 “新
时代”的一个主要内容。毫无疑问,中国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国际战略,中国现在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都更加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之中。
当前,中国的国际战略正在处于一个相当关键的时期,我们必须继续扩大开放,必须
继续扩大对外合作,必须继续扩大中国与国际的交往,包括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国将更加
深深地融入国际社会,这是国际社会的需要,更是中国自己的需要。一个真正的大国的崛
起,不是靠封闭,而是靠开放;不是靠排外,而是靠更加具有包容性;不是靠挤垮别的国
家,而是与其他国家共赢。中国在文化传统上的极大包容性,是中国未来成为世界大国的
精神基础,也是中国的优势所在。
五、结论与展望:新型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要全面地理解全球化,就必须从历史的视角动态地理解全球化。一个世纪以来,“全
球化”已经由一种经济话语,转向一种政治话语、军事话语。强势的国家,利用自己的政
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力量,推行 “全球化”的一整套话语体系,强迫别的弱势国家接
受这些话语体系和价值观。一百年以来,这个趋势持续推进,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推行 “全
球化”,获得了大量的利益,获得了全球的话语权,为了获得这些利益和话语权,甚至不
惜采用战争的手段。当前全球化格局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国际视角来看,美国在所谓
“美国优先”战略的指引下不断向已有的全球化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发起挑战,陆续实施
的 “退群”外交,导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秩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而英国 “脱欧”,也使整个欧洲一体化进程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这些重大的国际经
济政治格局的变化,都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逆全球化特征。
在这种国际局势之下,中国领导人在各种场合强调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强调各国运
用多边平台加强平等协商,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实现互融互促,这些构想和呼吁都表明,中
国在全球化格局更加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推行新型全球化,努力与各国构建 “人类命运共
同体”,具有格外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全球价值。
2012 年 11 月,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是人类命运共同
体理念首次载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件,并进而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世界如何相处的重要指
导思想。2017 年 2 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成为中国思考人类
未来的 “中国方略”。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百余次谈及 “人类命运共
同体”,不断与国际社会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实践加强沟通,推动双边、地区、全球
等多层次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应该说,这些理念正在越来越多地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习
近平同志在新时代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认为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
0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