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党政研究2019年第4期
P. 35
织保证,“支部建在连上”成为 “党指挥枪”的重要组织前提和保障,是建党建军的一项
基本原则和制度,也是革命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它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
导,也从此定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未来发展壮大的基调和底色。“支部建在连上”,是中
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建设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能够抓住普通党
员的一个最佳组织形式和机制。“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
有了不可替代的制度构架,也为基层党支部在基层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联系群众和党员的
桥梁和纽带作用奠定了基础。以此为代表的诸种实践,本质上就是党组织运用基层组织嵌
入社会的方式,获得强大的动员和组织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单位制构成了中国社会行动的基本组织单元。依据这种组织单元的特
性:社会人为规划 “机械团结”的封闭性、行政化,单位制党建也走上了行政化、封闭
性、科层化的制度嵌入模式。由于组织逻辑和组织目标的一致性,这种嵌入也保证了单位
制党建的制度性和动员性。改革开放以后,随着 “单位社会”的变迁,“单位”不再是社
会的基本组织形式,“社会”开始发育并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这直接导致了原有的单位制
党建 “脱嵌”于社会基层,基层党组织出现了 “悬浮化”和 “形式化”等不良现象,带
来了不可忽视的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迫使基层党建的创新发展,如区域化党建。有研究
认为,区域化党建是一种服务于新型社会 “有机团结”的开放性、多样化的基层党建模
式,是中国共产党在与外部新型环境的复杂互动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结构性适应的产物。从
组织角度看,这本质上是一种重构嵌入途径的尝试。
新时代社会治理中的嵌入性党建,要依据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原则,研究其在社会治
理中主体嵌入、制度嵌入和目标嵌入的有效实现方式。已有实践,也在努力探索有效的嵌
入党建模式。张冰乐与林琦通过构建 “嵌入—引领”分析框架,分析了西藏非公企业党
建的实践举措,从结构性嵌入与关系性嵌入两方面来讨论西藏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机制的特
点。 孔娜娜与张大维通过对四方堰社区嵌入式党建实践的研究,将嵌入过程和路径具体
〔 14〕
化,发现它:通过 “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构嵌入群众的组织结构,通过 “多方推
荐、居民直选”,创新嵌入群众的领导方式;通过 “主动承诺、接受考评”,转换嵌入群
众的服务方式;通过 “发展党员中心户”,形成嵌入群众的集体单元;通过 “认领公益性
岗位”,搭建嵌入群众的基础平台;通过 “党员打擂争星”,构建嵌入群众的竞争性机制
等,实现了党员的自愿参与,实现了参与式的领导途径和嵌入式的服务的良性循环。
通过已有实践,从结构主义角度来看,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嵌入到不断
创新的社会治理中。
(一)主体嵌入
组织形态是组织具体结构的外在形式,组织结构是组织形态展现的支撑。在现行的中
国社会结构下,基层党组织只有 “内生性”地嵌入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中,才能真
正实现 “引领”,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形态也制约着基层社会治理的结构。基层党组织能
否 “嵌入”到社会治理的具体结构中去,直接关系着中国现代城市社会治理的路径展开
方式,决定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社会治理制度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的解
决方式。
在社会治理中党建的主体嵌入,就是要解决社区治理主体中党组织和党员的主体地位
生成和巩固的过程。具体到中国的社区组织结构中,形成以居民社区党组织为中轴,将党
组织和党员内嵌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群众活
动团队等组织化治理主体中。通过党员主体参与,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把基层党建、社
会意见 (民智)的征集、政府部门的联动 (发展)、引导共建 (和谐)与共同意识培养
(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党建引领下具有 “完整性”的现代城市治理框架和结
构。
目前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嵌入中,最迫切的是有效内嵌入处于党组织匮乏状态的社会
组织。通过在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体系,这是党加强对社会组织领导的组织
5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