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党政研究2019年第4期
P. 33
“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
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
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
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 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准确把握党的领导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是社会治理创新
的前提,这是中西方社会治理的一个关键性政治制度差异,是中国现代城市有序治理、持
续更新和快速发展进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结构性命题 。中国社会治理中的执政党基层组
〔 2〕
织建设,是现实的必然的结构性存在,不是一个可选择的问题。同时,它也为中国社会治
理的创新提供了一个优越的核心力量。党建是保证这种核心力量能否发挥作用的组织自觉
努力和客观保障。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党建引领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和作用,党建引领要发挥好社会治理的价值倡导和行动倡导作用,也要发挥好社会治理中
的政治整合和资源整合作用,还要发挥好社会治理中的利益协调和组织协调的作用。
〔 3〕
十八大以来,党已经在积极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期待提升和更好发挥基层
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耦合互动日益增强。 但是不得不承认,
〔 4〕
传统 “单位制党建”的逻辑和行动机制依然在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但当前已经失去了其作用发挥的社会结构基础,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基层党建由此面
临制度叠加,对基层党建的思想认识不实,体制不顺,“创新内卷化”、多元人群参与的
不均衡、空间治理滞后、组织激励不足与治理 “碎片化”等困境,造成了党建对社会的
“结构性割裂”,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等矛盾。
〔 5〕
此外,有关党建如何才能在引领社会治理中由应然转变为实然的相关研究也存在一定
局限,在路径和方式上要么回避,要么把 “党建问题”作为一种基层治理要素进行研究,
缺乏能够摆脱 “两张皮”的有效路径。实践和理论操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新
的社会结构条件下创新党建机制,在社会治理中真正实现党建引领的可持续效果。我们认
为,由于社会治理结构的空间拓展和开放性日愈突出,基层党建要实现 “引领”,需要将
党建 “嵌入”到不断拓殖的社会治理结构中,形成一个 “党社双向互动”的结构。这也
可以实现对现有研究的增益,为新时代的创新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二、嵌入理论及其在党建实践中的应用
嵌入在中文词意上是指某一事物镶嵌进另一事物的过程和结果。 “嵌入理论”的形
〔 6〕
成,是社会学对经济学主义的一种不满和改进性努力。“嵌入”的阐发首先由 “嵌入性之
父”波兰尼提出,以表达市场是社会结构性存在的一部分,市场嵌入于社会是人类活动的
本质和普遍逻辑这种整体性嵌入观。但他只是表达一种思想,嵌入是一种实然的社会事
实。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思想则更具可分析性,将人看作是嵌入于具体的、持续运转的社
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并假设建立在亲属或朋友关系、信任或其他友好关系之上的社会网
络维持着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 并形成了嵌入的两种分析形式:关系性嵌入与结构性嵌
〔 7〕
入。前者是指行动者嵌入于其所在的关系网络之中,并深受网络其他成员的影响。后者将
嵌入置于更大层面,即认为行动者所在的网络又是嵌入于社会文化传统、价值规范等结构
之中的。后来的学者将嵌入不断地扩展,比如有学者将嵌入性区分为四种形式:结构嵌入
(行动者之间的物质特征与结构关系)、认知嵌入 (引领经济逻辑的结构化的心智过程)、
文化嵌入 (形塑经济目标的共享信念与价值观)与政治嵌入 (限制经济权力的国家角色
与制度法规,很多情况下与制度嵌入同义)。 总之,这些嵌入基本关注点是经济在社会中
〔 8〕
的嵌入性,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它们强调的是经济适应社会结构性要求的一种社会学视
野。
“嵌入式”强调了一种主体努力适应特定结构并融入甚至改造的努力。可以将嵌入性
作为视角,将仅在 “可分析策略”下展开分析 。由上面的理论分析,我们看到 “嵌入
〔 9〕
性”的核心意涵是指组织运行过程中必须正视政治、文化、社会资本等社会环境因素对组
3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