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党政研究2019年第4期
P. 107
统进行了改革 (如科层制的建构),同时国家治理体系的规模较之从前任何时代都扩大了
许多。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就是在现代化进程特别是经
济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通常被看成是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和决定力量 )已经开启的前提
〔 30〕
下,通过改造或者重构国家治理体系,尽可能地将平民吸纳进国家治理的体系和过程之
中,同时应对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任务的扩张,提升国家治理的能力 (包括动议、决策和
执行能力)。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之如此,也是有其内在逻辑的。这就是说,现代化释放和
壮大了平民的力量,广大平民要求参与国家治理,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变革。特别是国
家治理体系的动议和决策机制变革,提升了动议和决策能力,由此导致公共事务数量剧
增,国家治理任务加重,进而需要改进执行机制,扩大国家治理体系的规模。因此可以
①
说,国家治理现代化归根结底是由于平民的崛起和加入国家治理而引起的。
在广大平民得到解放并壮大力量、去除臣民身份而恢复公民身份并参与到国家治理的
体系和过程之中的情况下,国家治理 (政府治理)就不大可能继续维持权贵统治的局面
了,实际上变成了广大平民和少数精英共同参与的共和治理,这就使得公共治理的本来性
质逐渐得以恢复。从早发国家现代化以来的国家治理结果来看,有许多证据可以证明这种
迹象和趋势,比如人们的生活水准普遍大幅度提高,人们享受到了更多的民生福利项目,
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性灾害越来越得到有效的防控,社会公正问题也有很大程度的缓解。
所有这些结果显然不能简单归因于科技发明创造,因为后者并不会自发产生这些效果,而
需要通过国家治理的作用,是国家治理发生现代化变革之后才产生的结果。
四、结论
从人类公共治理变革史来看,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有其历史定位的。具体来说,国家治
理现代化是从近代西方开始,随现代化的历史洪流一起发生的。根据早发国家现代化的经
历来看,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近代以来从权贵统治到共和治理的这一次公共治理变革,也
是国家治理的第一次变革。亨廷顿称之为第一波民主化浪潮,但并不准确,其实是共和化
浪潮。可见国家治理现代化并非今日才有,而是早已发生和存在的一股历史潮流;国家治
理现代化也没有局限于某个地方,而是一种已经波及全球的大趋势。只不过在世界各地,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动和进度参差不齐:先进者早已完成了这一变革,甚至可能已经进入
到由政府治理转向泛政府治理的变革阶段,后来者则可能正在发生这种变革,但也有地方
至今尚未启动变革。但不管怎样,无论什么地方,只要启动了现代化进程,则国家治理现
代化就必然包含于其中,这是难以避免的。既然如此,那么局限于中国情境和当前情境来
审视和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命题,就必然缺乏时空的大局观,看不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
股普遍发生和长时段存在的历史潮流,更看不到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整个人类公共治理变革
史中的重要位置,从而也就容易抹杀该命题的普遍意义和深远意义。
从历史上看,国家治理现代化也有其实质内容,而不是一个空洞的说辞。如果说自进
入国家时代以来,公共治理遭到权贵统治的扭曲而发生了变异的话,那么近代以来的共和
治理则扭转了这一局面,开始回归公共治理的本来性质。因此可以说,国家治理现代化的
① 两相对照,或许我们方能理解为什么传统时代公共事务如此之少,政府职责如此之轻,政府规模如此之小。这
跟 “小而美”的美学理论或者 “小而精”的经济学理论毫无关系,而是因为在权贵统治的传统时代,少数权贵
垄断了政府,广大平民被排斥在国家治理的体系和过程之外,结果跟广大民众有利害关系的大量公共事务很少
有机会能够提上日程并得到处理。
0 · ·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