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党政研究2019年第4期
P. 104

共治理就被称作国家治理,也就是政府治理。
                  1. 权贵统治
                  在国家时代,名义上公共事务已经交由专门和专职化的政府去管理,所以只有政府任
             职者才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其他民众则免除了这个责任。但谁有在政府中任职的资格呢?
             历史上人们为此斗争不已,最终结果普遍是任职资格逐渐封闭化,变成了少数人的特权,
             由各式各样的权贵群体,如族群的、血统的、宗族的、军事的、宗教的、富豪的权贵所占
             据;普通大众则被排除在公共治理之外,并由此疏远了公共治理,甚至权贵们也不允许他
             们染指公共治理。所以几乎是国家时代一到来,就意味着权贵时代的到来。
                  在权贵时代,政府的组织形式 (政体)比较多样化,因时因地而异,不过总体上以
             君主政体最为常见。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权贵时代的公共治理都出现了严重的
             变异问题,实际上变成了以权贵统治为主兼及公共治理的局面。换言之,在这个时代,政
             府的活动未见得就是公共治理,而更可能是权贵的统治活动。至于公共治理和权贵统治之
             间的区别,亚里士多德 ( Aristotle)早就通过政体分类等途径进行了辨别 ,那就是公共
                                                                                          〔 11〕
             治理是为公的,而权贵统治是为私的。不独在西方,我国古代的孔子对 “大道之行、天下
             为公”与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对比 ,也可以说揭示了这一变异现象。恩格斯更
                                                          〔 12〕
             是鲜明地指出:“以往国家的特征是什么呢?社会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最初通过简单的
             分工建立了一些特殊的机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机关———为首的是国家政权
             ———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                                        〔 13〕
                  这种变异也完全符合此次变革的逻辑。既然大多数人都被排斥在公共治理之外,公共
             治理变成了少数人的特权,那么也就没有办法保证少数权贵会积极主动地关心、应对和处
             理公共事务,更无法保证其出于正确的目的去管理公共事务。实际上,这些权贵首先和从
             根本上考虑的是自己的特权地位,即维护自己的统治,尽可能为自己谋取利益,公共治理
             不过是附带的任务,并且也服从于统治的目的,视是否有利于维护统治而定。这就造成在
             权贵时代,权贵统治与公共治理之间的矛盾冲突从未停息过,但最终都是前者压倒后者。
                  2. 共和治理
                  权贵时代在人类历史上至少持续了上千年,转折出现在近代西方,平民终于崛起,传
             统的权贵势力相对衰落,托克维尔 ( Tocqueville)所预见的平民时代 到来了。在这个时
                                                                                     〔 14〕
             代,公共治理第三次发生重大变革,也是国家治理第一次发生重大变革。
                  变革的先声是由近代一些政治思想家发出的。通过运用契约论等工具构建国家和政府
             理论,寻找和论证国家与政府发生和存在的合理性 (价值依据)以及设计政府的组织形
             式 (政体),政治思想家们实际上是在试图扭转权贵统治的变异性质而恢复公共治理的本
             来性质。这些政治思想和学说,归结起来都可以称为共和主义,其思想内核来源于古希腊
             和古罗马。例如,亚里士多德指明了正确政体的目的取向并构想了混合政体,波利比乌斯
             ( Polybius)根据古罗马共和国的经验总结了混合政体的模式 ,西塞罗 ( Cicero)更是直
                                                                            〔 15〕
             接定义了共和国并明确指出共和国可取的政体就是混合政体 。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家几
                                                                             〔 16〕
             乎无不明白,共和从价值层面说就是 “天下为公”,从制度层面说则是混合政体 (当然也
             有一些其它观点),而民主却是指古希腊城邦时代那种多数人当政并据以追求和维护自身
             利益的政体 。正是从共和主义的角度来审视,他们才认为民主是不可取的,而以共和
                          〔 17〕
             为目标追求。甚至卢梭 ( Rousseau)也不认可民主 ,他提出的人民主权学说本来是一种
                                                                  〔 18〕
             共和主义学说,将其称为民主学说是后人 (如罗伯斯比尔 )的误会或有意为之。所有
                                                                           〔 19〕
             这些变革的先声昭示着,这一次公共治理 (国家治理)将从权贵统治转变为共和治理。
             这也就是为什么近代西方政治革命均以共和为旗帜、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的原因所在。
                  0 ·  ·
                 1  4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