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201902
P. 31

社,1989;耿云志. 五四新文化运动再认识 〔 J〕 . 中国社会科学,1989,( 3);龚书铎. 发扬五四
                  精神  不断解放思想 〔 J〕 . 求是,2009,( 9);欧阳哲生. 新文化运动研究论域之拓展 〔 J〕 . 教
                  学与研究,2018,( 5);罗志田. 无共识的共论:五四后关于东西和世界的文化辨析 〔 J〕 . 清华大

                  学学报,2017,( 4)等.
             〔 2〕张卫波. 民国初期尊孔思潮研究 〔 M〕 . 人民出版社,1996. 32 - 35.
             〔 3〕钱玄同. 致百年 (陈大齐)〔 J〕 . 新青年,1918 年 12 月,第 5 卷第 6 号.
             〔 4〕陈焕章,张尔田,林传甲等. 孔教会上参众两院请定国教书 〔 J〕 . 宗圣学报·论界,1916 年 9
                  月,第 2 卷第 5 册第 17 号.
             〔 5〕陈焕章. 国会宪法会议对于孔教大革命敬告国人书 〔 A〕 . 孔教十年大事:第 8 卷 〔 C〕 . 太原宗圣

                  会,1924. 37
             〔 6〕〔 10〕 〔 15〕陈独秀. 复辟与尊孔 〔 A〕 . 陈独秀文集:第 1 卷 〔 C〕 . 人民出版社,2013. 266,

                  267,266.
             〔 7〕〔 13〕陈独秀. 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 〔 A〕 . 陈独秀文集:第 1 卷 〔 C〕 . 人民出版社,2013.
                  171,173.
             〔 8〕蔡元培致许崇清函 〔 A〕 . 蔡元培文集:第 3 卷 〔 C〕 . 中华书局,1984. 56.
             〔 9〕胡适. 先秦名学史·导论 〔 A〕 . 胡适文集:第 6 册 〔 C〕 .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0 - 11.
             〔 11〕李大钊. 宪法与思想自由 〔 A〕 . 李大钊文集:上册 〔 C〕 . 人民出版社,1984. 246 - 247.
             〔 12〕李大钊. 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 A〕 . 李大钊文集:上册 〔 C〕 . 人民出版社,1984. 264.
             〔 13〕李大钊. 真理 (二)〔 A〕 . 李大钊文集:上册 〔 C〕 . 人民出版社,1984. 262.
             〔 16〕吴虞. 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 〔 A〕 . 赵清等编. 吴虞集 〔 C〕 .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98.
             〔 17〕钱玄同. 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 J〕 . 新青年,1918 年 4 月 15 日,第 4 卷第 4 号.
             〔 18〕胡适.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 〔 A〕 . 胡适文集:第 5 册 〔 C〕 .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79.
             〔 19〕贺麟. 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 A〕 . 文化与人生 〔 C〕 . 商务印书馆,1988. 5.
             〔 20〕〔 25〕汪叔潜. 新旧问题 〔 J〕 . 青年杂志,1915 年 9 月 15 日,第 1 卷第 1 号.
             〔 21〕张东荪. 评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1922 年 3 月)〔 A〕 . 陈崧. 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

                   〔 C〕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89.
             〔 22〕常乃鰆. 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 ( 1920 年 10 月) 〔 A〕 . 陈崧. 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

                   〔 C〕 . 1989. 273、277.
             〔 23〕〔 31〕李大钊. 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 ( 1918 年 7 月) 〔 A〕 . 李大钊文集:上册 〔 C〕 . 人民出版

                   社,1984. 560、566,560.
             〔 24〕〔 26〕陈独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 A〕 . 陈独秀文集:第 1 卷 〔 C〕 . 人民出版社,2013.
                   362,362.
             〔 27〕陈独秀. 敬告青年 〔 A〕 . 陈独秀文集:第 1 卷 〔 C〕 . 人民出版社,2013. 90、95.
             〔 28〕胡适. 新思潮的意义 ( 1919 年 12 月)〔 A〕 . 欧阳哲生. 胡适文集:第 2 册 〔 C〕 . 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8,552.
             〔 29〕梦麟. 新旧与调和 ( 1919 年 10 月)〔 A〕 . 陈崧. 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 〔 C〕 . 187 -
                   188.
             〔 30〕〔 33〕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J〕 . 新青年,1920 年 4 月 1 日第 7 卷第 5 号;陈独秀文集:

                   第 2 卷 〔 M〕 . 人民出版社,2013. 1,5 - 6.
             〔 32〕伧父 (杜亚泉) . 新旧思想之折衷 〔 J〕 . 东方杂志,1919 年 9 月,第 16 卷第 9 号.
             〔 34〕陈独秀. 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 N〕 . 时报,1920 - 04 - 22;陈独秀文集:第 2 卷 〔 M〕 . 人民

                   出版社,2013. 1,5 - 6.
                                                                                                       1 ·  ·
                                                                                                      3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