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201902
P. 26
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贺麟,在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明确肯定了其对儒家思想发展的
积极影响,指出:“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一个大转机。
表面上,新文化运动是一个打倒孔家店、推翻儒家思想的大运动。但实际上,其促进儒家
思想新发展的功绩与重要性,乃远远超过前一时期的曾国藩、张之洞等人对儒家思想的提
倡。……新文化运动的最大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的形式末节,及束
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 的确,回望五四新文化运动,我们不能只看到新文化知识分
〔 19〕
子对孔子的激烈批判,还应该看到它对儒家文化发展的独特作用和影响。
总之,由于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和象征,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文化的批判,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趋向。就儒家文化自身而言,在五四时期激烈批判孔子的浪潮中,一方面是西学和诸子学
研究热潮的兴起,加剧了传统儒学的衰微;另一方面则是儒家文化的自我革新,推动了现
代新儒家的兴起。这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二、“对于世界之未来文明,亦宜有所努力,有所贡献”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所以 “新”,还在于参与五四时期文化争论的知识分子能够对中国
新文化的发展,乃至世界的新文化提出自己的建言和主张。
关于什么是 “新文化”,五四时期的新文化知识分子普遍认为西方文化代表了世界文
化,就是当时新文化,指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
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须知西洋文化实在已不仅是西洋的了,已大部分取得世界文化
〔 20〕
的地位。……西洋文化既是大部分尚含有世界文化的要素,则我们采取西洋文化便不是直
抄他族的东西乃是吸收人类公同的东西。” 在他们看来,西方文化代表了近代世界文化
〔 21〕
的趋势,学习西方文化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必由之路,指出:“东洋文明和西洋文明之异
点,实在就是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特点。”“世界上只有古代文明和近世文明,没有东方
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区别。现代西洋的文明,是世界的,不是一民族的。是进化线上必经
的,不是东洋人便不适用的。”
〔 22〕
正因为在当时很多人的思想中,西方文化代表了近代以来世界文化的趋势,所以,他
们把介绍和学习西方文化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指出:“时至今日,吾人所当努力
者,惟在如何以吸收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
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提倡学习西方在民国初年已经成为
〔 23〕
各方的普遍共识,并不新鲜,但是,同其他人相比,新文化知识分子更强调学习西方的
“民主”“科学”。在他们看来,西方国家之所以在近代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其根本原因就
在于 “民权”学说的传播和民主运动的兴起。如 1915 年 9 月 15 日,陈独秀在 《青年杂
志》创刊号上发表 《警告青年》一文,指出:“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
忍受。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 ‘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
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枚之解放也。” 汪叔潜
〔 24〕
在 《新旧问题》一文中,也认为:“欧美现今一切之文化,无不根据于人权平等之说。在
二百年前,其为君权政治、特权社会,固无异于中国,或且加甚焉。乃自法兰西革命以
还,人权之说大唱,于是对于人生之观念为之大变,人生观念既变,于是对于国家之观念
亦不得不变。人生之观念变,于是乎尊重自由,而人类之理性始得完全发展,国家之观念
变,于是乎铲除专制而宪政之精神始得圆满表现,是谓之西洋文化,而为吾中国前此所未
有,故字之曰新。” 同时,他们认为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也是近代西方国家迅速发展
〔 25〕
的重要秘诀,指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苦舟
6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