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6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156

社会的事件性

                知识和道德交流中的场合”(涂尔干,2020b:477)。 每一年都要被重复
                的节日不仅是对人们惯常生活节奏的中断,共度节日的要求也使得老
                中青三代家族成员聚集起来。 但是,在共度节日的当前中被聚集起来
                的难道只是当代的今人吗? 例如,每每在中秋节都被吟诵的诗词总是
                揭示出了古人在同一个节日中的在场,可以想见,后人也会在同一个
                节日中再度重复当前的一切。 因此,每一个节日不仅是对家族成员之
                于家族的归属感的维持,也体现出整个共同体中前人、今人与后人的
                彼此归属。

                    涂尔干的仪式理论并不局限于原始社会与原始宗教, 因为宗教仪
                式的时间性与世俗性、文化性的节日的时间性是相通的。 如果节日同样
                有助于我们把握社会共同体的统一性的话, 那么在现代社会中重视与
                提倡节日何尝不是对社会团结以及个人之于 共 同 体 的 归 属 感 的 强 调
                呢?事实上,在伽达默尔( 1991:65)看来,再没有什么比加强人与人的联
                系同节日的本质更为密切的了,“假如有什么东西同所有的节日经验紧
                密相联的话,那就是拒绝人与人之间的隔绝状态。 节日就是共同性,并
                且是共同性本身在它的充满形式中的表现。 节日始终是对所有人而言
                的”。 当涂尔干在书中着眼于法国大革命论述宗教仪式时,他正是看到
                了法国大革命对社会团结的破坏以及仪式对社会团结的维系作用。 但
                是,社会团结不仅仅是今人与其同时代人的团结,因为社会具有不可缺
                少的历史性的维度,所以在共同体伦理中的居留(Aufenthalt)本质上是
                对社会之历史性整体的归属。 在居留中,前人与后人被置入光亮,在今
                人为前人和后人敞开之际,三者寓于“此”而共同在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阿隆,雷蒙.2005.社会学主要思潮[M].葛智强,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陈辉.2022.从因果性到事件性———马里翁的事件现象学[J].哲学动态(1):81-91.
                陈涛.2019.涂尔干的道德科学:基础及其内在展开[M].上海三联书店.
                范热内普,阿诺尔德.2010.过渡礼仪[M].张举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弗雷泽,J. G.2013.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M].徐育新,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海德格尔,马丁.2018.现象学之基本问题[M].丁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胡塞尔,埃德蒙德.1992.纯粹现象学通论[M].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胡塞尔,埃德蒙德.2001.笛卡尔式的沉思[M].张廷国,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胡塞尔,埃德蒙德.2017.现象学的心理学:1925 年夏季学期讲稿[M].游淙祺,译.北京:商


                                                                          · 149·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