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 - 《社会》2025年第1期
P. 94
“像正常人一样”: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与感染者日常生活的建构
方洪鑫.2022.边缘与中心共舞:社会安全视野下的全球艾滋生命治理———以中国边城为
例[J].社会 42(3):125-158.
冯琳、袁同凯.2020.生命时长还是生命质量? ———凉山州 B 县 HIV/AIDS 感染女性抗病
毒治疗的地方性构建[J].西北民族研究(2):111-125.
福柯,米歇尔.2018a.安全、领土与人口[M].钱翰、陈晓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福柯,米歇尔.2018b.必须保卫社会[M].钱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福柯,米歇尔.2018c.不正常的人[M].钱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福柯,米歇尔.2022.临床医学的诞生[M].刘北成,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富晓星.2006.女性商业性性服务者的组织特征、流动规律及艾滋病防治对策研究———以
四川省 Y 县为例[J].人口研究(6):74-81.
富晓星.2009.建筑业农民工群体艾滋病预防干预策略的人类学观察———以北京市为例[J].中
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0-36.
郭金华.2015.与疾病相关的污名———以中国的精神疾病和艾滋病污名为例[J].学术月刊
( 7):105-115.
郇建立.2009.慢性病与人生进程的破坏———评迈克尔·伯里的一个核心概念[J].社会学
研究( 5):229-241.
怀特,苏珊、迈克尔·怀特、洛特·梅奈特、贝蒂·柯亚唐多.2010.治疗艾滋病:乌干达药物
获得不平等的难题[G]//全球药物:伦理、市场与实践.阿德里安娜·佩特里 纳,等,
编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黄盈盈 、鲍雨.2013.经 历乳腺 癌: 从“疾 病 ” 到“残 缺 ” 的 女 性 身 体 [J]. 社 会 33(2):185 -
207.
黄盈盈.2019.艾滋病与生活逻辑[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景军、郇建立.2010.中国艾滋病研究中的民族和性别问题[J].广西 民族大 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6):34-40.
康吉莱姆,乔治.2015.正常与病态[M].李春,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赖 立 里 、 戴 媛 媛 .2022. 多 重 身 体 : 辅 助 生 殖 技 术 实 践 的 人 类 学 观 察 [J]. 妇 女 研 究 论 丛
(6):32-42.
兰林友.2016.中国艾滋病防治的人类学研究:社会文化行为的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41-52.
李春梅.2008.从虚拟到现实:艾滋病人歧视环境的演变逻辑[J].青年研究(6):38-43.
李飞、庄孔韶.2010.“作为文化的组织”的人类学研究实践:中国三个地区女性性服务者
群体特征之比较及艾滋病/性病预防干预建议[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 科
学版)(2):53-60.
刘 丹 、 黄 盈 盈 .2022. 再 造 微 笑 : 实 践 知 识 在 唇 腭 裂 治 疗 中 的 生 成 [J]. 社 会 42(6):132 -
159.
刘能.2005.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歧视:中国乡村社区中两类人群 的一个 定量分 析[J].社
会学研究(6):136-164.
刘谦、郭静、李飞.2012.性产业中老年客人群体艾滋病风险及性网络状况———基于广西
某边境县的实证分析[J].人口研究(2):60-70.
潘绥铭、黄盈盈、李 楯.2006.中国艾滋病“问题”解析[J].中国社会科学(4):86-96.
仇 勇 、 崔 鹏 、 夏 襄 蓉 .2003. 生 者 与 死 者———艾 滋 病 在 中 国 的 现 实 与 未 来 [J]. 商 务 周 刊
( 22):28-39.
宋晓男、陈方明.1987.我国预防艾滋病的措施[J]. 瞭望周刊(37):46.
王清.2006.流 动人口 特征与 艾滋病 防治对 策思考 [J].北京 大学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s1):151-155.
王 曙 光 、 海 乃 一 新 .2013. 抗 病 毒 治 疗 : 族 群 青 年 本 土 经 验 质 疑 BCC 模 式 [J]. 青 年 研 究
( 6):1-11.
·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