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社会》2024年第4期
P. 130

“非自然与倒退次序”:亚当·斯密论现代经济转型的制度基础

                史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借助“自然原因”(natural causes)推理制度发生
                路径的方法(Stewart,1980:293)。 斯密对推测史方法的使用特别明显地
                体现在其“四阶段”自然发展模型上,通过对于人性一般原理的考察,
                他构建出了社会阶段式发展的一般进路。
                    在人 性 层 面 ,斯密( Smith,1976a:341)指 出 ,我 们“改 善 自 身 境 况 ”
                (better their condition)的欲望“打从娘胎里就 跟 随 着 我 们,直 到 我 们 进
                了坟墓才离我们而去”。 这种欲望普遍恒常又不可遏制,其目标在于引
                人注目和获得赞许(Smith,1976b:50),为此,人们几乎从未对现状感到
                满足,一刻不停地追求生活的进步与改善。                    6  在日常生活中,财富总有
                着炫目的色彩,因此也始终是获取社会名望的最明显直接的手段。 在
                斯 密(Smith,1976b:50)看 来 ,“吸 引 我 们 的 是 虚 荣(vanity), 而 非 安 逸
                ( ease)”,而虚荣总是为了“成为他人瞩目与赞许的对象”。 富人因其财
                富而自鸣得意,正是因为他们总是备受瞩目,能够得到世人的同 情与
                仰慕。 财富的“欺骗性色彩”促使人们奋力地通过财富积累改善自身的
                境况( Smith,1976b:51),激励人们勤勉劳动,开山拓土,营造宫室,建立
                城镇并创作文艺作品、生产奢侈品(Smith,1976b:183)。
                    在《国富论》中,斯密(Smith,1976a:341-342)进一步描述了人们广
                泛的储蓄与积累财富的倾向:“促使(我们)储蓄的原则,就是改善我们
                境况(bettering our condition)的欲望。 ……增进财富是大多数人希图改
                善其境遇的手段,也是最为庸常与显然的手段;而最有可能增进 财富
                的办法,就是定期每年或在某些特殊状况下储蓄并积累我们所获财富
                的一部分”。 在斯密(Smith,1976a:405)看来,只要人们能够安全地享用
                其勤勉工作的成果,人们自然会寻求改善其境遇,通过积累财富获 取
                必需品乃至其他便利品与奢侈品。 因此,“按照事物的本性,生计先于
                便利与奢侈”(Smith,1976a:377)。 在“四阶段”理论中,前三个社会阶段
                ( 采集—渔猎、游牧、农业)是基于人们对必需的考虑,而商业社会则以
                经济剩余为重要特征,即人们会通过交换自身无法消费的剩余满足自
                身需要(Hont,2005:161)。 同时, 按照人的“自然倾向”(Smith,1976a:

                6. 参见曼德维尔,2002:329。 有关斯密与曼德维尔立 场的相似性, 参见 Kerkhof(1995)
                和 Luban(2012)的 研究。 值 得 一 提的 是 ,在 评 论卢梭 的《论人 类不平 等的起 源和 基 础》
                时 , 斯 密 就 已 指 出 卢 梭 的 自 然 状 态 理 论 忽 视 了 人 类 喜 于 冒 险 的 一 面(Smith,1980:
                251)。

                                                                          · 123·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