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社会》2024年第4期
P. 126

“非自然与倒退次序”:亚当·斯密论现代经济转型的制度基础

                15)指出,专业化的分工将大幅提升生产水平。 然而,人们起初并不了
                解劳动分工的效用(Smith,1976a:25;Smith,1978:521), 真正建立起劳
                动分工的是人们“物物交换的倾向”(Smith,1976a:25)。
                    斯密还进一步提出了以“四阶段” 为基本架构的社会发展推测模
                型:按照不同的生计模式,人类社会经过了渔猎—采集、游牧、农业、商
                业的阶段性变迁。 他将这一变迁过程称作“富裕的自然进程”( natural
                progress of opulence):人们首先通过采集与猎取自然产物来过活,而后
                逐步学会圈养动物,并掌握放牧的技艺;面对游牧社会扩张造成的生
                存压力,人们“自然会转向土地的开垦,种植那些能够提供适合其营养
                的植物”;最终,当农业发展到足以产生剩余的程度时,社会内部与各
                个社 会 之 间 开 始 进 行 商 业 交 换 , 社 会 由 此 进 入 “商 业 时 代 ”( Smith,
                1978:14-16)。 在斯密的“四阶段”模型中,社会发展依靠人性与环境的
                互动,而非理性规划的引导。 除此之外,现代欧洲社会的发展还充满着
                非意图后果的影响。 封建地主出于虚荣购买城市商人输送的奢侈品,
                商人的行为也同样出于自利,两者均不关心远途贸易对于公共利益的
                实际作用。 最终,地主的虚荣与挥霍导致其破产,促成了欧洲现代自由
                的形成。 基于此,斯密在《国富论》第三卷提出了“非自然与倒退次序”
                (unnatural and retrograde order)的概念,即远途贸 易 逐 步 带 动 城 市 制造
                和本国产业的兴起,最终以倒转“富裕自然进程”的方式,“隐秘而未经
                察 觉 ” 地 引 导 欧 洲 走 出 中 世 纪 的 自 然 经 济(Smith,1976a:380、418;
                Smith,2006:79-81;Brenner,2007:85)。
                    在解释现代西方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问题上,《国富论》自 20 世纪
                以 来 便 占 有 统 治 性 的 地 位(Brenner,2007:49;Pirenne,1925,1939;
                Sweezy,1946)。 哈耶克(Hayek,1988:69-70、145)相当重视斯密的经济
                增长理论,并将“四阶段”理论当作自发秩序的前身。 对哈耶克(Hayek,
                1988:126)而言,愈加繁复的劳动分工支持着经济与人口的增长,不断
                提高的人口密度又能够“产生新的专业化机会,从而带来个人生产率
                的增长,再反过来导致人口数的进一步增加”。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
                那些“竞争性市场活动”盛行的社会将会淘汰并取代其他遵循不同习
                惯的社会,以此实现市场社会的扩张(Hayek,1988:120)。 这一过程与
                指令性的社会发展模式有所不同。 相应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将斯
                密视作反思经济发展路径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批判对象之一。 罗伯特·


                                                                          · 119·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