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社会》2023年第3期
P. 88
“无家可归”的孤儿与作为天职的科学
化自觉的高度上, 将韦伯的工作视为西方文明的一个代表而对其展开
消化和反思。我们在“家之有无”的视野中来看待韦伯的社会学,不仅是
因为在其中确实存在这一线索, 而且因为这一线索既是我们理解西方
文明及其具有普遍性色彩的现代性的核心要素, 同时也是我们理解受
到韦伯影响的西方社会学和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面向。 在中国语境下
建设和发展社会科学, 同样要找到其根基, 以发展出属于自己本土的
“天职观”与相应的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奥克斯,盖伊. 2020a.《批判施塔姆勒》导论[G]//批判施塔姆勒. 李荣山,译. 上海人民出
版社.
奥克斯,盖伊. 2020b.《罗雪尔与克尼斯》导论[G]//罗雪尔与克尼斯. 李荣山,译.上海人
民出版社.
伯克,彼得. 2016. 知识社会史(上卷):从古登堡到狄德罗[M]. 陈 志宏、王 婉旎,译 .杭
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陈涛. 2020. 现代国家的中立化及其理念———晚期韦伯的“国家社会学”初探[J].社会学
评论( 3):41-52.
费孝通. 2009. 费孝通全集(第六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弗格森,哈维. 2010 年. 现象学社会学[M].刘聪慧、郭之天、张琦,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哈里森,彼得. 2019. 科学与宗教的领地[M].张卜天,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怀特海,阿弗烈·诺夫. 1997. 科学与近代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
伽达默尔. 2002. 伽达默尔集[G].严平,编选.邓安庆,译.上海远东出版社.
克拉克 ,威廉. 2013. 象 牙塔的 变迁:学 术卡里 斯玛与 研究 型大学 的起源 [M]. 徐 震 宇 ,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李安宅. 2005.《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猛. 2001. 除魔的世界与禁欲者的守护神 :韦伯社 会理 论中的“英国法 ”问题[G]//韦
伯:法律与价值(思想与社会第一辑). 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猛. 2010. 理性化及其传统:对韦伯的中国观察[J].社会学研究(5):1-30.
李猛. 2018. 专家没有精神? [G]//科学作为天职:韦伯与我们时代的命运. 北京: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李约瑟. 2017. 文明的滴定[M].张卜天,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梁漱溟. 2010.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刘涛. 2019.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适当因果关系”[J].广东社会科学(5):206-213.
卢卡奇. 2005. 理性的毁灭[M].王玖兴、程志民、谢地坤,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洛维特, 卡尔. 2008. 纳粹上台前后我的生活回忆[M].区立远,译.上海:学林出版社.
梅尔茨,约翰·西奥多. 2016. 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第一卷)[M].周忠昌,译.北京:商务
印书馆.
梅洛—庞蒂,莫里斯. 2009. 辩证法的历险[M].杨大春、张尧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默顿,罗伯特·金 . 2009. 十七世 纪英格 兰的科 学、技术 与社 会[M].范岱 年、吴忠 、蒋效
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潘光旦. 2010. 儒家的社会思想[M].北京大学出版社。
渠敬东. 2019. 探寻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以《金翼》的社会学研究为例[J].中国社会科
· 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