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3 - 《社会》2023年第3期
P. 203

社会·2023·3

               (四)文献评述
               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发现,随着出生世代的晚近,中国人的生育动
           机逐渐从传统转向现代, 但传统的生育观念对个人的影响还是比较强
           大和深远的,更为现代和多元的生育动机主要出现在年轻世代身上。 同
           时,男女在生育动机上存在差异。
               尽管相关研究已比较丰富,但仍存在拓展和细化的空间。 第一,在
           理论建构方面,现有研究大多暗含传统与现代、家庭主义与个体主义二
           分的研究框架。例如,将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动机概括为家庭主义的,
           将自我实现、精神满足等概括为个体主义的。 虽然这种二元分类在一定
           程度上刻画了生育动机的某些特点, 却掩盖了更为丰富的面向。 实际
           上, 我们很难在生育文化的传统形态与现代形态之间找到一条截然分
           明的界限(穆光宗,2000)。 尤其是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生育动机难
           以作非此即彼的划分,而应该深入考察转变过程中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有关中国人生育动机的实证研究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具有全
           国代表性的研究较少。 以往涉及生育动机的研究要么仅基于特定省份
           的抽样调查,要么只是针对特定的群体(如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流动人
           口),无法反映问题的全貌。同时,已有数据采集的年份集中于上世纪末
           和本世纪初,那时的“80 后”“90 后”因为年龄较小,尚未被纳入样本,
           而这两批出生队列恰好包含了中国大量的独生子女, 他们也是当前生
           育的主力军,不同世代之间生育动机的差异仍需要深入细致的考察。
               第三,对性别的差异化讨论还比较缺乏。生育行为并不是女性的独
           立行为,女性的生育观念也在与丈夫、家庭的互动中被不断塑造。 现有
           研究大多将女性限定为研究对象,考察她们的生育动机,对男性有所忽
           略。 另外,女性的生育观念也嵌入家庭与社会的变化,这些变化也相应
           地会对男性产生影响。 如果想讨论二者变化的关联性,性别比较的视角
           就需要被纳入。
               为更好地回答研究问题,本文在研究设计上进行了相应的优化。首
           先,文章采用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该数据对生育动机进行了较全
           面的测量,包含九个题目与多个维度。 为了探索生育动机更为丰富的面
           向,本研究将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通过数据驱动将样本根据生育动机
           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各个类别内部的同质性高,突出类别之
           间的差异性,便于概括描述当前生育动机的实际分类。 其次,数据具有


           · 196·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