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3 - 《社会》2023年第3期
P. 163

社会·2023·3

           制。 清晰的部门任务边界设计在实践过程中恰恰造成了责任边界的模
           糊,从而为政府的风险规避策略留有制度空间。 镇政府可以通过转移矛
           盾、模糊诉求等策略,把麻烦推给“条线”部门,从而展现出风险规避的
           一面。

                                  表 3:流 动 的 责 任 边 界
             阶段    治理情境     政府角色    制度—行动逻辑     任务边界     责任边界     具体表现
             规避    行政问题     业务部门     理性官僚制        清晰       模糊     风险规避
             担当    政治问题     政治单位     政治统合制        模糊       清晰     风险担当

               在“担当”阶段,王家慧进京上访迫使这一“行政问题”转变为“政
           治问题”,此时的基层政府实际上成为解决政治问题的政治单位,故政
           治统合制成为基层政府的主要制度—行动逻辑。 尽管这一制度逻辑下
           的任务边界是模糊的,但原本模糊的基层责任边界却在“属地责任制”下转
           向清晰,基层政府通过绥靖求安、严压求稳、责任分担的策略试图解决
           王家慧的问题,从而展现出风险担当的一面。
               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到基层政府责任边界的转化条件,即当治理问
           题从政府范畴转化到政治范畴、从行政问题转化为政治问题时,基层政
           府的责任边界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产生相应的行动策略,反之亦然。
               (二)为什么要讨论责任边界
               责任风险规避研究在对象层面有两种取向, 一种以官员为研究对
           象,另一种以政府或部门为研究对象。 前者的规避原因一般被归纳为三
           个要素:经济发展、公众舆论和问责力度(倪星、王锐,2017);后者则多
           从 中 国 的 体 制 机 制 层 面 理 解 政 府 的 风 险 规 避 行 为 (孙 宗 锋 、 孙 悦 ,
           2019)。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后者,并且是后者中的基层政府。与传统的避
           责研究相比,本文在三个方面有所发现,正因如此,才会从责任边界的
           角度去谈论基层政府风险规避或担当行为。
               其一,传统的风险规避研究试图将政府的行为与体制因素相挂钩,
           因此,在论证过程中强调体制因素的结构性作用,但这无法解释为何在
           结构性因素的作用下, 基层政府还会产生如风险担当这样与之相悖的
           行动模式。 另一方面, 一些研究发现了相同结构下政府的多种应对策
           略,并由此探讨为何同一结构会产生如变通(孙立平、郭于华,2000;欧
           阳 静 ,2009)、共 谋(周 雪 光 ,2008)、申 诉(吕 方 ,2013)等 不 同 的 行 动 策


           · 156·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