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社会》2023年第2期
P. 28

修身、成圣与革命:五四时期道德主义者的激进化

                的“心灵”入手,理解政体及其技艺的“灵魂”(应星,2016)。 由于中国共
                产党的建党知识分子是在儒家的思想基础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 有研
                究者认为,中共继承和转化了儒家的“德治”传统,显示出对革命德性和
                思想改造的独特偏好。 但他们同时指出,这是两种独立的文化—伦理体
                系 , 具 有 内 在 张 力(李 泽 厚 ,2008; 金 观 涛 ,1988; 焦 德 明 ,2022; 魏 沂 ,
                2001)。 那么,五四时期走向革命的知识分子如何应对两种价值体系的
                内在冲突,又以何种方式结合了两者? 恽代英的经历似乎是这些时代矛
                盾与悖论的集中彰显:五四时期,他严格进行儒家式修身省过,但人们
                又可以从他的社团实践中看到社会主义时代“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影子
                (王汎森,2018b)。 入党前,他是一个被儒家伦理浸润的世家子弟,对革
                命存 有 疑 虑 ;入党 后 ,他 则成 为 所 谓“东 方 文 化派 ”和 具 有“知 识 分 子
                性”的批判者,他主编的《中国青年》还带动了“文学与革命”的潮流(姜
                涛,2009;程凯,2005)。
                    本文试图通过对恽代英早期从道德结社走向共产主义革命这一经
                历的分析, 理解社会文化的结构性转型给个体及其所处的小社群带来
                的影响,对五四青年由理学走向革命的解读进行一定扩展。 此外,本文
                还试图追问:在思想、道德更替的过渡时期,中国知识青年的精神世界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共政治文化的“担纲者”具有怎样复杂的、矛盾丛
                生的心态(mentality)与世界图像(world image)(孟庆延,2022)? 五四时
                期的道德社团如何在伦理层面上承接和转化了传统资源, 又如何与激
                进革命产生了亲和性?
                    下文首先从“为亡妻守义”这一特别的道德实践出发,分析恽代英
                的性格、心态(mentality)与生活秩序(life order)的特征。 通过对这一实
                践之风俗文化基础的追根溯源, 探析他精神世界的构成部分及其内在
                张力。 进而,我们进入他所处的政治—社会实践世界,就恽代英对共产
                主义革命的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以考察这种“心态”的个人
                生命史效果。 在此基础上,讨论恽代英的心态与共产主义革命之间“选
                择性亲和关系”产生的机制。

                    二、 为贞节而战:守义的心理动机及其变化

                    1927 年 1 月,恽代英结束了将近十年的守义期,与亡妻的四妹在
                武昌恽宅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1918 年 2 月,恽代英新婚三年的妻子沈


                                                                          · 21 ·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