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社会》2023年第2期
P. 23
社会·2023·2
间,讳莫如深。 可对于真正的士大夫来说,出世与入世,则惟发于一念,
他所面临的并不仅仅是身处何地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他能否同时开辟
出两个世界,在现实的家国责任和利害权衡中,守住内心的一片天真。
六、 余论
本文关于山林与社会的讨论,既不是概念辨析,也不是历史考证,
而是针对现代社会人与世界的关联方式, 给出另一种文明意义上的可
能路向。 中国是一个文明体,延续几千年,并塑造了人文地理上的东亚
文化圈。 任何一个文明体的存在,都不能仅仅局限于实在的社会性的保
持和发展,还必须拥有一种超越性的心灵和精神,化育成具体的历史和
人,构筑成连续的生命而存续。 与西方文明中的政教结构不同,中国文
明始终以政统和道统的双重体系而发展,而山林,则依不同历史时期形
成的不同概念(即祭祀礼仪中的“山川”、人神交通中的“山海”、文人艺
术中的“山水”以及现代民族国家中的“山河”),承载了道统的本体构
造。
在现代资本主义的浪潮里,天与地、山与水在具体的社会运行中渐
渐失去了位置,随之,人也失去了在自然和宇宙中的位置。 世俗主义的
世界历史、物质主义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思维和实存上的对象化机制,
将人的生命带入无所不在的观念、知识甚至身体上的权力关系之中。 这
种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 既表现为行为主义与实证主义相结合的科学
意识,又表现为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相混融的价值立场,从而使文明的
进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或许,山林世界以及山水所具体构造而表现
的自然与人文之互成关系,可塑成一种新的神圣性,一种与天地交接、
与山水共情的生命形态,一种真正从人出发、为人所实现而又超越于人
的归宿。
参考文献(References)
班固.1962.汉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
陈寅恪.1992.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
程乐松.2021.耽玄与尘居:唐宋道教思想与社会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费孝通.1999a.乡土重建[G]//费孝通文集(第四卷).北京:群言出版社.
费孝通.1999b.皇权与绅权[G]//费孝通文集(第五卷).北京:群言出版社.
费孝通.2013.乡土中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郭若虚.2019.图画见闻志[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