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8 - 《社会》2023年第2期
P. 188
从臣民到市民:韦伯著作中的城市类型学、城市的动态演变与非正当性支配研究
念伦理出发,就会带来更激进的革命后果;“责任伦理”以讲求科学方法
的 方 式 考 虑 行 动 的 手 段 和 后 果 (韦 伯 ,2010b;Roth and Schluchter,
1979),因而是政治家必须拥有的伦理。 这一判断似乎说明,对于现代国
家而言, 如何能够对真实的日常需求事务进行科学理性的处理和安排
是维持秩序的必要考量。 这一点影响到了韦伯对领袖伦理的设计。
本文引发的一个思考是:在现代国家的视域下,与“非正当性支配”
对应的“去支配化”秩序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如果国家作为政治共同
体通过暴力成为所有其他共同体正当性的源头(韦伯,2010c:1039),那
么与之对应的“社会”是否“非正当性”的源 头 呢 ? 波 齐( 2007:125)在
《国家:本质、发展与前景》中提到,现代国家一方面呈现出一种冷冰冰
的理性化组织的形象, 这种形象在社会活动和个人活动中均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功能,它所要建立的是一个“管制型社会”;但另一方面,现
代国家的发展也涉及对个人福利的积极关注, 政府的政策日益来自社
会领域中的各种政治偏好, 这些偏好按照公共领域的活动规则日益达
成均衡,它建立的是一个“扶助型社会”。这种看似相悖和富有张力的现
代国家面貌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代“正当性”对“非正当性”的回
应与接纳?
最后,从文明比较的视野来看,西方中世纪市民所发展出的“就事
论事”的理性举证程序属于“日常秩序”,是否可以推论,只有在西方文
明的底色下,“非正当性支配”才会以这种形式出现?其他非西方文明的
历史中,“非正当性”的展现方式是怎样的?在大规模强有力的官僚制的
政治环境中,如同西方城市的地方独立并未在东方实现,然而是否有其
他“非正当性支配”的展现形式? 如果有,那么对“正当性支配”的可借
鉴之处又在哪里?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考虑不同文明内部无论是支
配者还是被支配者在历史脉络中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围绕“正
当性支配”的政治理念与文化共识。 这一话题有待更多研究来进一步推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昂格尔,R.M. 2001. 现代社会中的法律[M]. 吴玉章、周汉华,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伯尔曼,哈罗德·J. 2008. 法律与革命(第一卷)[M]. 贺卫方,等,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
波考克,J.G.A. 2013. 马基雅维里时刻:佛罗伦萨政治思想和大西洋共和主义传统[M].
冯克利、傅乾,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波齐,贾恩弗朗哥. 2007. 国家:本质、发展与前景[M]. 陈尧,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