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社会》2023年第1期
P. 66

传重之制与尊尊之义:从宗统与君统看传统中国政治权力的伦理化

                         重,木刊,凿之。 甸人置重于中庭,三分庭一在南。
                         郑注:木也,悬物焉曰重。 ……重,主道也。
                    “重”由木制成,功能与“主”相似,都是神魂凭依之物,但死者下葬
                前用“重”,下葬后用“主”。“重”之所以名为“重”,是因为在丧礼中这一
                器物上悬挂着另一物件,《仪礼·士丧礼》 中记载的“重鬲” 就是悬在
               “重”上的东西。“鬲”是三足的炊器,用以煮粥。 在礼的安排中,以事死
                如生的态度为死者考虑,因此奠以及此处的重特别设有食物,让死者神
                魂有饮食可凭依。         2  在下葬前以及死者启殡送葬的过程中,“重”都是最
                重要的供神魂凭依的处所。 依据《仪礼·士丧礼》,“重”的作用具体包括
                                                       3
                以下几方面:( 1)在小敛奠、大敛奠、朝夕奠 各个丧奠环节,设奠和撤
                奠时都要经过“重”,并且经过重时,亲人们要哭踊,以示格外哀伤。( 2)
                铭设于重上。 铭是一种旗帜,标志着死者身份,据《仪礼·士丧礼》记载,
               “为铭各以其物。 亡则以缁,长半幅,曰末长终幅,广三寸。 书铭于末,曰
               ‘某氏某之柩’”。 铭设于重上,更表明“重”是死者神魂的重要凭依处。(3)
                在送葬过程中的一些曲尽人情的做法,特从“重”的主体视角出发。例如
                在下葬前、启殡后柩装着死者尸体要去祖庙和祢庙拜别,这是从人情出
                发的考虑,死者要与其在祖庙的祖父之灵及在祢庙的父之灵告别。 按照
                方位,“重”会先进祢庙,但是作为神魂凭依的“重”过祢庙而不入,这是
                为死者之神魂考虑——孝子尊父命,父一定叫他先见祖。 这一安排曲尽
                                 —
                人情,顺应死者之孝心。 因此,“重”作为死者神魂的凭依处,也是死者
                的象征,而死者所认同的亲亲、尊尊和仁义的道理也就是“重”所负载与
                传承的道理(曹元弼,《礼经校释》卷十八)。 通过“重”本身的含义,我们
                得以进一步分析“传重”所具有的精神和制度的双重内涵。
                    从精神层面,“传重”在于事奉和延续逝者的精神。 虽然人已死去,
                但他的神魂一直存在,并且依托于宗庙和后人的祭祀而存续。 从制度层
                                                              4
                面,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的“传重”特指适用于嫡长子 的继承制度。 这是

                2. 宋人李如圭认为,“人所嗜者饮食,始死未作主,故以饮食依之”(《仪礼集释》卷二十)。
                清人曹元弼在《礼经校释》(卷十七)中也说,“礼,求神之道不一。 内则设奠以依之,外则
                置重悬鬲以依之,则重自宜在南,庶几神往来出入,皆有所依,犹祭礼求神及门庭也”。
                3. 在丧礼过程中,要不断地设食供神魂享用和凭依,以达到安神魂的作 用,这些过程叫
               “奠”。
                4. 嫡长子受重,即为宗法之家的宗子,或者即继位为天子、诸侯。

                                                                          · 59 ·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