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社会》2023年第1期
P. 168

移动互联时代的互动规则变迁

                被外放,引起别人的注意并暴露隐私。
                         我觉得发语音是涉及隐私问题的。 我就不希望我的生活
                     隐私被手机播出来。 发语音就不是很谨慎。 我给我家里人还有
                     朋友,都是发文字的,我们家人都是这个习惯,还有我妹妹,我
                     们都从来不发语音。 (LM05)
                    5. 互动固态化与“身体”展览
                    第三章还介绍了一类人, 他们在微信互动中几乎只选择文字留言
                的方式,主要原因是不习惯、觉得别扭,甚至害怕语音留言,这也是微信
                互动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我很难接受自己的声音通过对方的手机外放出来,对,特
                     别是外放就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听到,我很不喜欢这种感觉,我
                     也不喜欢自己说的事情暴露在很多人面前,我觉得很尴尬,尽
                     管我自己并不在场,但我会感觉到非常不自在。 (HF10)
                    女研究生 HF10 性格内向, 平常话比较少, 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
                这也符合第三章我们对女中层干部 HF01 和女副教授 HF02 的比较与
                分析, 性格开朗、 安全感充盈的 HF01 觉得自己可以随意选择留言方
                式,不介意大量使用语音留言,而性格拘谨的 HF02 则会在与不那么熟
                悉的人发送语音留言时感到尴尬和别扭。 然而,即便性格略拘谨,这些
                被访者在生活中都是人际交往毫无障碍的人,并不会特别不愿意说话,
                那她们为何在微信互动中显示出对语音留言的抗拒? 这就涉及微信互
                动与线下互动的一个明显差异。
                    霍根( Hogan,2010)敏锐地发现,戈夫曼所讲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
                呈现是在同步(即时)的“情境”(situations)下发生的表演(performances),
                而微信这样的线上互动却是异步(非即时)条件下的展品( artifacts)“展
                览”(exhibitions),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被称为互动固态化的过
                程。 传统的线下互动是行动不断流淌的过程,一般情况下(非录音录像
                的情况),人们的互动内容会随着互动的结束消散,即使少数内容会因
                为一些特殊的原因留在部分人的记忆之中,但无论如何,这些内容都很
                难再现与共享,也不会被反复检视、审查。但是微信聊天则不同,由于依
                赖于平台,所有的互动过程都被记录下来成为一个固态的存在,能被互
                动双方甚至其他人看见,可以被搜索和反复审视。 可以想见,正是互动
                固态化与永久可观察的特性导致女研究生HF10 等人对微信聊天的展


                                                                          · 161·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