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社会》2023年第1期
P. 123

社会·2023·1

           泽麟,2017:35-36)。中国医学界对苏联的学习是从组织疗法开始的,此
           时苏联医学被认为具有局限性,不能草率地应用到一切疾病的治疗中。
           国家试图通过学习使基层医护认识到苏联医学的伟大成就, 同时清除
          “美国医学第一”的错误思想(黄展延、罗耀德,1951),学习苏联医学背
           后暗含着对欧美医学的批评。 组织疗法未能大规模推进,时任中国科学
           院党委副书记丁瓒(1952)批评了科学界对巴甫洛夫唯物主义的漠视,
           并认为这种态度是因为“长期地为英美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所蒙蔽”。 由
           此,对苏联医学的忽视直接指向了对医护特别是欧美学派的改造。
               1952 年, 中国发起爱国卫生运动以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 推进了
           中国医学从欧美医学模式到苏联医学模式的转向(Taylor,2005)。 精神
           预防性无痛分娩在中国军队系统中的第一、第二军医大学试点后推开。
           解放战争时期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一军医
           大学临床学院副院长的刘民英(1952a)于《人民日报》发文介绍精神预
           防性无痛分娩,“按照苏联新的无痛分娩法进行分娩, 可以完全无阵痛
           及产痛”,“我们明白了分娩疼痛的本质是一种由教育形成的疼痛条件
           反射后,就不难想出预防的方法,那就是再用教育的方法解除它。 苏联
           把这种不用药品而只用‘上课’来预防分娩疼痛的方法,叫做‘精神预防
           性’无痛分娩法”。 苏联强调的“言语的无菌性”在中国转变为“语言”的
           作用并将“语言”阐释为“教育”。              3
               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于 6 月 17 日向各大行政区卫生部及 16 个保
           健 医疗单位 发 出 《关 于 推 行 无 痛 分 娩 法 的 通 知》(华 东 医务 生 活 社 ,
           1952a:1-2)。 1952 年 7 月 18 日,卫生部召开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座谈
           会,苏联专家捷多夫、天津第一军医大学教授刘民英、北京协和医院妇
           产科专家林巧稚、天津市立总医院妇产科主任俞霭峰、中央妇幼保健实
           验院院长陈本真等参加了会议。 卫生部妇幼局副局长朱琏强调,无痛分
           娩法的推行是艰难的思想改造过程,将改变医务工作者和产妇的关系,
           3. 二战后苏联财政困难,尽管氧化亚氮被认为是缓解分娩疼痛的最佳选择,但局限的制
           药工业和短缺的医疗人力使得产科麻醉技术无法被广泛应用。 继 1947 年乌克兰提出缓
           解产痛后,1948 年赫梅列夫斯基 (V.N.Khmelevskii) 提出 《正常分娩疼痛缓解的简单说
           明》,提供了在分娩不同阶段缓解疼痛的选择。 此外,还特别强调医护“言语的无菌性”
           ( sterility of word)。 而严格的语言无菌在苏联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想法,1936 年尼古拉耶夫
           ( Nikolaev)制定的产妇之家员工行为守则即要求表达的准确性,以避免容易造成误解的
          “词语”引起孕产妇的负面情绪(Haber,2013;Michaels,2014:27-33)。

           · 116·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