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50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笔谈
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中国社会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飞跃。 中国社会学人在亲身参与
中国和平崛起的实践过程中,推动了社会学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围绕社
会形态的重塑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社会行为方式和社
会心理的转型过程, 由此逐步搭建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学现代
化话语体系。 27
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推进,提升了劳动生产率,畅通了社会流动渠
道,拉动劳动力人口从农业部门进入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优化了三
—
次产业的从业人员结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大大超过第二产业
和第一产业。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流动人口规模已达4.9 亿,
这预示中国已从定居社会转变为迁居社会。 中国社会学曾经以“农民
工” 这一具有乡土情结的创新性概念发展了原有社会学的社会群体理
论、社会流动理论和人口迁移理论,丰富了因城镇化推动的社会结构变
迁下的城乡关系假说。 农民工既代表了从农村迁居到城市的务工经商
群体,也反映了中国农民转化为工人和城市市民的社会转型过程,更代
表了中国产业工人崛起的时代特征。 截至 2021 年底,中国已将占总人口
64.7%的 9 亿多人口导入城镇社会,加速了以城市化所推进的现代化进程。
千百年来,中国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
后短短几十年的赶超型发展, 使中国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
代化之路。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城镇化的拉动下,中国社会流动的大潮
已从“农民”变“农民工”阶段,再 次 推 进 到“农 民 工 ”变“城 市市民 ”阶
段。 现在,除个别超大城市之外,绝大多数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已放开落
户限制,一方面将农民从土地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又以自愿的土地流转
形成机械化农业的农地聚合基础,建构起现代化的职业农民群体,创造
了农民、农业、农村和农地的同步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在农民工大规模进城的同时,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拉力也使中国
迅速将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扩大到 4~5 亿人,在消费侧奠定了“双循
环”战略的社会结构基础。 新时代大力推进的精准扶贫战略,在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消除了农村绝对贫困现象,极大程度改善了村落社会的基
27. 张翼. 2021. 扎根中国实践 构 建 中国特 色 社会 主义 社 会学[N]. 光 明 日报 9 月 9 日
第 16 版.
· 43 ·